犯罪过失理论若干争议问题研究

被引:11
作者
赵秉志
刘志伟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犯罪过失; 犯罪故意; 注意能力; 行为人; 群众出版社; 预见能力; 犯罪构成; 注意义务; 危害结果; 预见义务; 认识义务;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00.05.012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目前中外刑法理论界通常认为,犯罪过失的本质在于具有注意能力的人对注意义务的违反。因而合理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注意能力和负有注意义务,就成为正确认定犯罪过失的关键。但是,刑法理论界对此问题所涉及内容存在着相当多的争议,为此,我们选取了有关注意能力和注意义务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我国刑法理论的深化和司法实务对犯罪过失的科学认定。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47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论疏忽大意过失犯罪的预见标准 [J].
姜黎艳 ;
盂庆华 .
法学, 1991, (08) :27-29
[2]   论疏忽大意的过失 [J].
张明楷 .
法律学习与研究, 1989, (01) :46-48+52
[3]  
刑法适用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陈兴良著, 1999
[4]  
刑法哲学[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陈兴良著, 1997
[5]  
刑法学通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陈兴良等撰稿, 1993
[6]  
犯罪论的基本问题[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日]大塚仁, 1993
[7]  
新中国刑法科学简史[M].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高铭暄等撰, 1993
[8]  
公害犯罪[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日)藤木英雄著, 1992
[9]  
犯罪与刑罚新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甘雨沛等主编, 1991
[10]  
过失犯罪导论[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孙国祥等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