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上的“附属岛屿”与钓鱼岛问题

被引:9
作者
张卫彬 [1 ,2 ]
机构
[1]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
[2]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关键词
条约解释; 附属岛屿; 钓鱼岛;
D O I
10.16094/j.cnki.1005-0221.2014.05.013
中图分类号
D993.5 [海洋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附属物永随主物"早己确立为国际法的一项原则。基于领土条约中涉及的"附属岛屿"条款的解释与岛礁主权归属存在密切关系,不当的解释会严重损害当事国的领土主权,在国际司法、仲裁和国家实践中,确立了地理、政治、历史和有效控制等判断基准,但是,在适用中过于专注条约文本表达的精确性及相关嗣后实践和实际控制,而忽视了条约解释采取的基本方法及法律效果。中日钓鱼岛争端也涉及《马关条约》第2条规定的"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条款,以及《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条约的解释问题。无论从历史还是行政管辖的标准来看,钓鱼岛都是台湾的附属岛屿,且为日本于1895年先行秘密窃占,然后利用《马关条约》涵盖条款,采取隐含的方式从中国割让所得。为使在今后的政治谈判中能够做到有理有据或防范司法诉讼,我国应加强对相关条约的解释规则的研究,并进一步收集相关历史文献、地图和管辖依据,同时强化对钓鱼岛主权的宣示行为。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4+176 +17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中国国际法实践与案例.[M].段洁龙; 主编.法律出版社.2011,
[2]  
国际法院新近案例研究.[M].邵沙平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
[3]  
钓鱼岛正名.[M].鞠德源著;.昆仑出版社.2006,
[4]  
条约法概论.[M].李浩培著;.法律出版社.2003,
[5]  
元照英美法词典.[M].薛波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
[6]  
法理学问题.[M].[美]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A.Posner)著;苏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7]  
日本国窃土源流 钓鱼列屿主权辨.[M].鞠德源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  
钓鱼岛.[M].(日)井上清著;贾俊琪;于伟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9]  
A Harbinger:The Senkaku Islands..Thomas R.Ragland;.San Diego Law Review.1973,
[10]   国际法视角下的中日钓鱼岛领土主权纷争 [J].
管建强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12) :123-137+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