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典型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性状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34
作者:
单贵莲
[1
]
初晓辉
[1
]
田青松
[2
]
马玉宝
[2
]
李临杭
[2
]
陈功
[1
]
机构:
[1] 云南农业大学草业科学系
[2]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典型草原;
生长季围封;
土壤性状;
草地演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2 [草原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为探讨典型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性状的变化规律,在内蒙古太仆寺旗典型草原选取不同围封年限,处于不同恢复演替阶段的生长季围封(4-9月围封)恢复草地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自由放牧草地为对照,开展典型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典型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性状发生了一系列演变,与自由放牧草地相比,围封7,10,13,20年,土壤0~30cm土层容重显著下降,<0.05mm的粘粉粒含量和孔隙度显著增加(P<0.05);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显著增加(P<0.05),酶活性增强,以0~10cm土层增加最为明显,表现出明显的表聚现象。2)典型草原在围封恢复过程中若连续多年刈割利用,容易导致土壤结构再次恶化,土壤质量下降,草地发生二次逆行演替。因此,退化草地恢复演替过程中的合理利用问题(如合理的割草制度)有待进一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