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轮作与连作对黑钙土酶活性和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14
作者
张广娜 [1 ,2 ]
陈利军 [1 ]
陈振华 [1 ,2 ]
张玉兰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大豆; 轮作; 连作; 酶活性; 动力学特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豆连作减产是制约大豆单产提高的重要因素,拟通过对大豆连作、大豆-玉米轮作和大豆-高粱轮作制度下土壤酶活性及酶动力学特性的研究,阐明大豆轮作与连作对土壤生物学质量的影响。测定了与土壤碳、氮、磷、硫转化有关的9种酶的酶活性(α-半乳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α-葡糖苷酶、β-葡糖苷酶、脲酶、蛋白酶、磷酸单酯酶、磷酸二酯酶、芳基硫酸酯酶),以及β-葡糖苷酶、脲酶、蛋白酶、磷酸单酯酶、磷酸二酯酶和芳基硫酸酯酶的动力学参数。结果发现:大豆-玉米轮作全硫量降低幅度最大;大豆-玉米轮作制度下土壤β-半乳糖苷酶、β-葡糖苷酶和蛋白酶的活性与大豆连作相比有显著提高。大豆-高粱轮作制度下除β-半乳糖苷酶活性显著低于大豆连作外,其它均与连作方式无显著差异。大豆-玉米轮作制度显著降低了β-葡糖苷酶和磷酸二酯酶的Km值,显著提高蛋白酶、磷酸单酯酶和芳基硫酸酯酶的Vmax值,以及磷酸单酯酶和磷酸二酯酶的Vmax/Km值。大豆-高粱轮作制度可以显著降低土壤脲酶的Km值,显著提高脲酶和芳基硫酸酯酶的Vmax/Km值。3种种植制度下,大豆-玉米轮作制度对酶活性的提高作用较大。
引用
收藏
页码:795 / 80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1]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鲁如坤主编, 2000
[12]  
土壤酶学[M]. 科学出版社 , 周礼恺 编著, 1987
[13]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 农业出版社 , 关松荫 编著, 1986
[14]  
Soil enzyme activities suggest advantages of conservation tillage practices in sorghum cultivation under subtropical conditions[J] . A. Roldán,J.R. Salinas-García,M.M. Alguacil,E. Díaz,F. Caravaca.Geoderma . 2005 (3)
[15]  
Long-term crop rotations affect soybean yield, seed weight, and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J] . K.W. Kelley,J.H. Long,T.C. Todd.Field Crops Research . 2003 (1)
[16]   Field management effects on soil enzyme activities [J].
Bandick, AK ;
Dick, RP .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1999, 31 (11) :1471-1479
[17]   不同作物根茬还田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牟金明 ;
宋日 ;
姜亦梅 ;
王明辉 ;
姜岩 .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7, (04) :68-72
[18]   大豆连作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傅慧兰 ;
杨振明 ;
邹永久 ;
王树起 ;
韩丽梅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1996, (04) :378-381
[19]   高粱中氰化物的测定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 [J].
董启锋 .
环境保护科学, 1996, (02) :59-61
[20]   黑龙江省大豆重迎茬问题及对策 [J].
杨庆凯,马占峰,李季文 .
大豆科学, 1994, (02) :157-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