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华北克拉通南缘霍邱群变质作用、形成时代及霍邱BIF铁矿成矿机制

被引:44
作者
杨晓勇 [1 ]
王波华 [2 ]
杜贞保 [2 ]
王启才 [2 ]
王玉贤 [2 ]
涂政标 [2 ]
张文利 [2 ]
孙卫东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
[2] 安徽省地质勘查局地质队
[3]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BIF建造;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霍邱铁矿田; 过渡类型铁建造; 霍颍运动; 皖西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31 [铁];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安徽霍邱铁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一个大型BIF铁矿田,矿体均赋存于一套新太古代中高级变质作用的含铁建造中,自下而上可分为A+B矿带和D矿带:前者为变粒岩-片岩-磁铁石英岩建造;后者为片岩-大理岩-赤铁(镜)铁石英岩建造。本文利用现有的矿床勘查、物化探和地质科研资料,对该矿田的地质背景、矿体赋存条件、构造型式进行深入剖析,推断矿区周边及深部构造格局与控矿因素,研究分析霍邱铁矿含铁岩系特征,进行含矿层位的准确划分、厘定和对比,深入研究含铁岩系的平面分布范围和延深,对矿田控矿构造进行综合分析。运用LA-ICP-MS技术获得霍邱群斜长角闪岩最老年龄为2.8Ga左右,代表原岩形成年代。同时获得晚期混合花岗岩的侵入年龄为1.8Ga左右。通过Hf同位素测定,获得各变质岩系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表明最老的锆石Hf模式年龄可达3.5Ga前后。根据区域年代学资料和霍邱铁矿含铁岩系特征,本文正式提出"霍颍运动"这一概念,作为皖西北新太古代2.7Ga前后在霍邱-颍上-寿县-蒙城一带发生的构造事件和成矿作用,以区别于以往沿用蚌埠运动描述本区霍邱群变质作用和成矿事件的提法。最后结合本区含铁建造特征,初步判定霍邱铁矿为一种介于阿尔戈玛和苏必利尔型之间的过渡类型铁建造。
引用
收藏
页码:3476 / 3496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Archean Basement and a Paleoproterozoic Collision Orogen in the Huoqiu Area at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North China Craton: Evidence from Sensitive High Resolution Ion Micro-Probe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J]. WAN Yusheng, DONG Chunyan, WANG Wei, XIE Hangqiang and LIU Dunyi Beijing SHRIMP Center,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37, China.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10(01)
[2]   华北克拉通的形成演化与成矿作用 [J].
翟明国 .
矿床地质, 2010, 29 (01) :24-36
[3]   安徽霍邱李老庄铁矿-菱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类型 [J].
孙玉宝 .
矿产与地质, 2007, (05) :532-537
[4]   条带状铁建造(BIFs)研究的几个问题 [J].
李碧乐 ;
霍亮 ;
李永胜 .
矿物学报, 2007, (02) :205-210
[5]   单颗粒锆石的20μm小斑束原位微区LA-ICP-MSU-Pb年龄和微量元素的同时测定 [J].
柳小明 ;
高山 ;
第五春容 ;
袁洪林 ;
胡兆初 .
科学通报, 2007, (02) :228-235
[6]   肃南县羊露河上游似鞍山式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J].
张国成 .
地质找矿论丛, 2005, (S1) :129-130+138
[7]   辽宁歪头山铁矿构造研究及构造控矿模式初探 [J].
李东林 .
地质找矿论丛, 2003, (02) :88-94
[8]   鞍本地区鞍山式铁矿区地质构造 [J].
李鸿业 ;
赵秀德 .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1999, (03) :22-29
[9]   霍邱群BIF成因讨论 [J].
亓润章 .
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 1987, (01) :1-20
[10]   皖西霍邱群条带状硅铁建造成因雏议 [J].
邢凤鸣 ;
任思明 .
地质学报, 1984, (01) :35-4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