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机制、科研合作网络与大学声誉之间的关系研究

被引:15
作者
石军伟 [1 ]
付海艳 [2 ]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现代产业经济研究中心
[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科研合作; 大学声誉; 激励机制; 社会资本; 合作网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0 [高等教育理论];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过于重视第一作者的科研激励政策,为大学内部的科研合作带来了有争议的影响。借助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一大学声誉的创造过程模型,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阐述科研合作影响大学声誉的实现机理,并首次运用98家大学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科研合作行为对大学的组织声誉和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跨校科研合作网络比本校内部合作网络对大学声誉和创新能力具有更强的积极影响,而独自研究行为则带来了明显的负作用。显然,现行激励政策破坏了科研合作的社会资本基础。因此,在科研管理体制中淡化对第一作者的政策要求,强化学术权力的权威地位以及通过制度设计促进个体社会资本向团队与组织层次转化,将为大学声誉的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科学学与科技管理合著网络特征及大学团队的地位 [J].
丁堃 ;
刘则渊 ;
刘盛博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9, 30 (12) :10-15
[2]   挂名作者——高校科研论文的学术腐败现象剖析 [J].
李仲良 .
现代情报 , 2009, (01) :166-170
[3]   大学排行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 [J].
宣小红 ;
林清华 ;
谭旭 ;
伊凡 .
教育研究, 2007, (12) :47-54
[4]   学术论文挂名现象及其预防 [J].
李法惠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4) :172-175
[5]   科研合作及其科研生产力功能 [J].
谢彩霞 ;
刘则渊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6, (01) :99-102+112
[6]   对我国大学评价与排名的量化分析与比较 [J].
方海明 .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6, (01) :20-27
[7]   大学学科交叉与科研合作的矛盾及应对策略 [J].
席酉民 ;
郭菊娥 ;
李怀祖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1) :79-83
[8]   科研水平对高校声誉的影响 [J].
党亚茹 .
科技管理研究, 2005, (10) :122-128
[9]   高校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耦合及机制创新 [J].
毕宪顺 .
教育研究, 2004, (09) :30-36
[10]   A multilevel model of group social capital [J].
Oh, Hongseok ;
Labianca, Giuseppe ;
Chung, Myung-Ho .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6, 31 (03) :569-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