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仪式维度中的“总理纪念周"

被引:33
作者
陈蕴茜
机构
[1] 南京大学民国史研究中心
关键词
纪念周; 国民党; 孙中山; 维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93.6 [国家行政];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摘要
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孙中山崇拜运动,将“孙中山”符号通过时间、空间、仪式、传媒等多向度渗入社会日常生活,而以时间为轴的建构体现于总理(国父)纪念周与纪念日的设置。纪念周是规模最大、频度最高、影响最大的时间符号,本文从制度时间与仪式操演的双重维度,考察国民党如何通过纪念周制度时间在社会各个层面的推广来实现其对社会的控制与意识形态传输,揭示纪念周制度所隐含的现代政治权力技术。同时,考察社会各界对纪念周的不同反应以及抗战时期纪念周的特殊功能。由于国民党脱离底层民众,政治腐败,纪念周的推行并未使国民党完全实现对民众党化意识形态的塑造。但总体而言,孙中山符号通过纪念周而得到广泛传输,构成生活在民国时期人们的集体记忆,影响着1949年后人们接受孙中山符号的新生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81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契理当机的“今菩萨行”理念及实践——太虚大师与抗战时期的重庆佛教 [J].
杨孝容 .
宗教学研究, 2004, (01) :166-169+173
[2]   有一种素质叫胆识 [J].
王培佐 .
中国人才, 2004, (03) :91-91
[3]   国民党中央委员的权力嬗蜕与派系竞逐 [J].
王奇生 .
历史研究, 2003, (05) :55-70+190
[4]   抗战初期李汉魂在潮汕的守土御敌活动述评 [J].
郑泽隆 .
广东史志, 2003, (01) :16-19
[5]   人文地理散文二篇 [J].
方方 .
天涯, 2001, (06) :134-141
[6]   蒋介石奉化故里演讲考析 [J].
彭敦文 .
近代史研究, 2001, (06) :207-215
[7]   遥念谢冰莹 [J].
倪锋 .
新文学史料, 2000, (04) :163-165
[9]   民国时期中央广播电台节目设置 [J].
林兴仁 .
民国春秋, 1999, (01) :5-8
[10]   林森与1932年—1943年国民政府主席制 [J].
张皓 ;
陆远权 .
三峡学刊, 1998, (01) :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