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被引:69
作者
孙姗姗 [1 ]
朱传耿 [2 ]
李志江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 徐州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淮海经济区; 经济发展差异; 时间演变; 区域划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本文以淮海经济区126个县为研究单元,以1995年、2000年、2005年3个年份为研究时间截面,以淮海经济区所辖20个地级市的统计年鉴为数据源,综合运用SPSS和ArcGIS软件,分析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时间演变后发现:1995-2005年淮海经济区的县可分为发达型、较发达型、中等型和滞后型;淮海经济区整体发展比较滞后且经济发展差异有拉大的趋势;苏北、鲁南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豫东、皖北,2000年后鲁南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快于苏北;皖北一直是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的低谷;淮海经济区约30%的县经济发展较为稳定。在此基础上,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把淮海经济区分为中部发达区、南部较发达区、北部较发达区和西部滞后区。最后,从打破行政区边界壁垒、启动淮海经济区区域规划、建立全国统筹区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方面对淮海经济区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924 / 93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原因:一个要素流动和集聚经济的视角 [J].
陈良文 ;
杨开忠 .
当代经济科学, 2007, (03) :35-42+124
[2]   从FDI看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路径差异 [J].
张欢 .
经济问题探索, 2007, (05) :57-62
[3]   新疆县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综合评价 [J].
韩延玲 ;
高志刚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6, (05) :24-28
[4]   边界效应的测定方法及其在长江三角洲的应用 [J].
李郇 ;
徐现祥 .
地理研究, 2006, (05) :792-802
[5]   外商直接投资(FDI)与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J].
李江涛 ;
汤茂林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6, (02) :59-63+87
[6]   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梯度推移粘性研究 [J].
魏敏 ;
李国平 .
经济地理, 2005, (01) :33-37+48
[7]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 [J].
吴玉鸣 ;
徐建华 .
地理科学, 2004, (06) :654-659
[8]   中国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研究 [J].
袁中金 ;
杨朝辉 .
经济地理, 2004, (03) :361-363+369
[9]   中国山区经济发展差异与非农产业的贡献 [J].
陈国阶 ;
王青 .
地理学报, 2003, (02) :172-178
[10]   中国南北区域经济差异研究 [J].
李二玲 ;
覃成林 ;
不详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 2002, (04) :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