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平原周老孔中碎屑锆石LA-ICPMS定年及物源示踪

被引:21
作者
王节涛 [1 ,2 ]
李长安 [2 ,3 ]
杨勇 [2 ]
王秋良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中国地质大学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碎屑锆石; 物源示踪; 江汉平原; LA-ICPMS;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P588.21 [碎屑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碎屑锆石物源示踪是当今国际上研究大河演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湖北省监利县周老镇钻孔中砂样Gsh6(86.76~88.58m)和Gsh10(126.22~128.42m)的碎屑锆石原位U-Pb年龄进行分析,并与周围可能源区的岩石年龄进行对比,发现Gsh6的U-Pb年龄主要可以分为11个年龄峰值:>3.0Ga,2490~2386Ma,2006~1784Ma,838~723Ma,654~625Ma,453~415Ma,257Ma,235Ma,212Ma,166Ma和<17Ma。Gsh10中碎屑锆石年龄表现出8个年龄峰值:>3.0Ga,2543~2273Ma,1979~1535Ma,835~723Ma,638Ma,451~423Ma,235Ma和212Ma。Gsh6比Gsh10多的3个年龄峰值表明长江流域面积逐渐扩大,其中257Ma的年龄峰值的出现表明峨眉山玄武岩已成为长江的源区,14.8±0.4Ma和16.5±0.3Ma锆石的出现,预示着长江源头已到达青藏高原。分析认为,Gsh6样沉积时(大约800kaB.P.),长江三峡已经贯通。
引用
收藏
页码:343 / 35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长江上游屏山至宜昌河道泥沙存贮量的变化及其地貌学意义
    许炯心
    [J]. 第四纪研究, 2008, (04) : 569 - 577
  • [2] 金沙江石鼓-宜宾河段的贯通与深切地貌过程的研究
    杨达源
    韩志勇
    葛兆帅
    胥勤勉
    陈可峰
    徐永辉
    李郎平
    黄典
    鹿化煜
    [J]. 第四纪研究, 2008, (04) : 564 - 568
  • [3] Magnetism parameters characteristics of drilling deposits in Jianghan Plain and indication for forming of the Yangtze River Three Gorges[J]. ZHANG YuFen1,LI Chang’An2,WANG QiuLiang2,CHEN Liang1,Ma YongFa2 & KANG ChunGuo2 1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and Geomatic,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2 Faculty of Earth Science,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 430074,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8(04)
  • [4] 长江三角洲东西部晚新生代地层中的重矿物差异及其物源意义
    陈静
    王哲
    王张华
    陈中原
    [J]. 第四纪研究, 2007, (05) : 700 - 708
  • [5] 中国花岗岩概述
    洪大卫
    王涛
    童英
    [J]. 地质论评, 2007, (S1) : 9 - 16
  • [6] 长江口晚新生代沉积物的物源研究:REE和Nd同位素制约
    杨守业
    韦刚健
    夏小平
    孙敏
    唐珉
    [J]. 第四纪研究, 2007, (03) : 339 - 346
  • [7] 长江上游水系变迁的河流阶地证据
    任雪梅
    杨达源
    韩志勇
    [J]. 第四纪研究, 2006, (03) : 413 - 420
  • [8] 长江洪水资源化思考
    李长安
    [J]. 地球科学, 2003, (04) : 461 - 466
  • [9] 中国主要水系贯通和洪灾形成的地学因素分析
    李长安
    张玉芬
    [J]. 大自然探索, 1997, (01) : 63 - 67
  • [10] 中国新生代成矿作用[M]. 地质出版社 , 王登红等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