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岗岩概述

被引:76
作者
洪大卫
王涛
童英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中国; 花岗岩; 同位素年代学;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7.s1.015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中国的花岗岩类岩石分布广泛,出露面积达86×104km2,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9%。花岗岩的活动时代漫长,从太古宙直到新生代呈多幕式展现。其中以中生代花岗岩的出露面积最大,古生代的次之。从太古宙至晚古生代的花岗岩在昆仑—秦岭一线以北的中国北部最为广布,中生代的花岗岩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线以东的中国东部和西南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最为发育,新生代花岗岩仅分布于西藏、滇西地区。本文概略地介绍了中国不同时代花岗岩的时空分布状况,并讨论了中国花岗岩的主要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 [1] 中国不同构造单元花岗岩类元素丰度及特征
    史长义
    鄢明才
    迟清华
    [J]. 地质学报, 2007, (01) : 47 - 59
  • [2] 柴达木地块南缘昆北单元变质新元古代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
    陈能松
    李晓彦
    王新宇
    陈强
    王勤燕
    万渝生
    [J]. 地质通报, 2006, (11) : 1311 - 1314
  • [3] 苏鲁造山带五莲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成因的Sr-Nd同位素证据
    薛怀民
    刘福来
    孟繁聪
    [J]. 地球科学, 2006, (04) : 497 - 504
  • [4] 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中元古代晚期花岗岩类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张臣
    刘树文
    何国琦
    黄宝玲
    [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 451 - 456
  • [5] 澜沧江南段早中生代酸性火成岩SHRIMP锆石U-PB定年及构造意义
    彭头平
    王岳军
    范蔚茗
    刘敦一
    石玉若
    苗来成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2) : 123 - 132
  • [6]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地质记录及其构造意义
    王惠初
    陆松年
    赵风清
    钟长汀
    [J].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5, (03) : 129 - 143
  • [7] 通化地区古元古代晚期花岗质岩浆作用与地壳演化
    路孝平
    吴福元
    郭敬辉
    殷长建
    [J]. 岩石学报, 2005, (03) : 721 - 736
  • [8] 内蒙古苏左旗地区闪长-花岗岩类SHRIMP年代学
    石玉若
    刘敦一
    张旗
    简平
    张福勤
    苗来成
    施光海
    张履桥
    陶华
    [J]. 地质学报, 2004, (06) : 789 - 799
  • [9] 桂东南地区大容山—十万大山花岗岩带SHRIMP锆石U-Pb定年
    邓希光
    陈志刚
    李献华
    刘敦一
    [J]. 地质论评, 2004, (04) : 426 - 432
  • [10] 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主要成果和进展综述(南区)
    王立全
    朱弟成
    潘桂棠
    [J]. 地质通报, 2004, (Z1) : 413 -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