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变化分析——以徐州市为例

被引:6
作者
戴培超 [1 ]
沈正平 [1 ,2 ]
赵娅汝 [1 ]
程冰 [1 ]
机构
[1] 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江苏师范大学淮海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 熵值法; 耦合度模型; 评价指标体系; 徐州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083304 ;
摘要
基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理论,构建了耦合度模型,对2000~2011年徐州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度进行了综合测算和互动分析.结果表明:10多年来,徐州市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不断提高;从环境综合序参量来看,徐州市生态环境的综合水平数值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徐州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数值较高,总体上处于高水平协调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江苏省县域新型城镇化水平分析 [J].
何忠祥 ;
欧向军 ;
叶磊 .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1 (04) :62-68
[2]   山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协调度分析 [J].
严俊霞 ;
冯璇 ;
薛占金 ;
李洪建 .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6 (02) :313-318
[3]   武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定量评价与分析 [J].
曾浩 ;
邓宏兵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6 (05) :611-615
[4]   广西城市化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测度与互动分析 [J].
吴玉鸣 ;
柏玲 .
地理科学, 2011, 31 (12) :1474-1479
[5]   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J].
宋超山 ;
马俊杰 ;
杨风 ;
马营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 24 (05) :85-90
[6]   西安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模式演化分析 [J].
王新杰 ;
薛东前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8) :1378-1385
[7]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系统的基本定律 [J].
方创琳 ;
杨玉梅 .
干旱区地理, 2006, (01) :1-8
[8]   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 [J].
刘耀彬 ;
李仁东 ;
宋学锋 .
地理学报, 2005, (02) :237-247
[9]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及其预测模型研究 [J].
刘耀彬 ;
宋学锋 ;
不详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 2005, (01) :94-99
[10]   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 [J].
刘耀彬 ;
李仁东 ;
宋学锋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1) :1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