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沉陷区沉陷裂缝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32
作者
许传阳
马守臣
张合兵
王锐
关中美
机构
[1]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
关键词
煤矿沉陷区; 沉陷裂缝; 土壤特性; 作物生长; 土壤微生物活性; 光合作用;
D O I
10.13930/j.cnki.cjea.150001
中图分类号
TD327 [岩石沉陷及安全措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研究煤矿沉陷区沉陷裂缝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长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沉陷裂缝周围土壤水氮含量、微生物学特性和作物生理、产量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沉陷裂缝导致了土壤水、氮的流失。距沉陷裂缝越近,土壤含水量和有效氮含量越低,当距裂缝距离超过120 cm时,沉陷裂缝对土壤含水量和有效氮含量影响不显著。土壤水肥特性改变也导致了土壤微生物特性的改变,距沉陷裂缝越近,土壤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和土壤呼吸速率越低。当距裂缝距离超过90 cm时,沉陷裂缝对土壤微生物的特性影响不显著。沉陷裂缝通过影响土壤中水分和矿物营养的含量,进而影响到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当裂缝距离超过60 cm时,沉陷裂缝对小麦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影响不显著。在拔节期,沉陷裂缝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在距裂缝0~60 cm范围内,当距裂缝距离超过60 cm时,沉陷裂缝对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不显著。但到花期时,当距裂缝距离超过90 cm时,沉陷裂缝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不显著。沉陷裂缝对小麦各产量性状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距裂缝0~60 cm范围内,沉陷裂缝对株高、单茎重和穗粒数均有显著影响,当距裂缝距离超过90 cm时,则影响不显著。沉陷裂缝导致小麦穗数和产量的下降,距裂缝越近,小麦穗数和产量下降幅度越大,与距裂缝120 cm处小麦相比,裂缝边缘0~30 cm范围内小麦穗数和产量分别降低43.7%和53.3%。总之,开采沉陷产生的裂缝(隙),导致附近土壤水分蒸发增强和养分流失加剧,降低了土壤质量,影响到作物的生长,最终导致作物产量显著降低。
引用
收藏
页码:597 / 60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 [1] 煤矿复垦重构土壤呼吸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
    郑永红
    张治国
    胡友彪
    姚多喜
    陈孝杨
    [J]. 煤炭学报, 2014, 39 (11) : 2300 - 2306
  • [2] 论煤矿区生态环境的自修复、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
    胡振琪
    龙精华
    王新静
    [J]. 煤炭学报, 2014, 39 (08) : 1751 - 1757
  • [3] 不同耕作措施对采煤沉陷区坡耕地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马守臣
    张合兵
    马守田
    李春喜
    邵云
    [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30 (02) : 201 - 205
  • [4] 我国采煤沉陷地土壤质量研究进展
    黎炜
    陈龙乾
    周天建
    张奎
    李龙
    [J]. 煤炭科学技术, 2011, 39 (05) : 125 - 128
  • [5] 大柳塔采煤塌陷区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分析
    赵红梅
    张发旺
    宋亚新
    荆恩春
    卫文
    韩占涛
    [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0, 12 (06) : 753 - 760
  • [6] 渭北煤田井工开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夏玉成
    冀伟珍
    孙学阳
    杜荣军
    [J].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2010, 30 (06) : 677 - 681
  • [7] 采煤塌陷对黄土丘陵区坡耕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栗丽
    王曰鑫
    王卫斌
    [J]. 土壤通报, 2010, 41 (05) : 1237 - 1240
  • [8] 生物菌肥对采煤塌陷复垦土壤生物活性及盆栽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栗丽
    洪坚平
    谢英荷
    杨彦
    张璐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18 (05) : 939 - 944
  • [9] 不同水分和施氮量对催吐萝芙木光合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贺正山
    蔡志全
    蔡传涛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18 (04) : 758 - 764
  • [10] 长期定位施肥对夏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曹彩云
    郑春莲
    李科江
    马俊永
    崔彦宏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9, (06) : 1074 - 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