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稻城冰帽区更新世冰川测年研究
被引:28
作者:
许刘兵
周尚哲
崔建新
王杰
David Mickelson
机构:
[1]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理科学系
[2] Department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3]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甘肃兰州
[4] 甘肃兰州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广东广州
[5] 甘肃兰州
[6] Madison WI
[7]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稻城冰帽;
ESR测年;
青藏高原东南部;
最早冰川作用;
MIS3b;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6 [冰川];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通过ESR和14C测年对典型冰碛物进行直接和间接定年,并结合冰碛地貌形态和位置,确定稻城冰帽区自中更新世以来经历了6次较大规模的冰川前进,依次与MIS 16、MIS 6、MIS 3中期、MIS 2早期、全球意义上的末次盛冰期(MIS 2)和冰后期对应,冰川作用规模基本上逐渐减小.最早、规模最大的冰川作用发生在570kaBP前后,意味着本段高原面在570kaBP之前已进入了冰冻圈,且自那时起,该区经历了较大规模的抬升作用.全新世到来之前,稻城冰帽全部消失了,它是一个随着气候冷暖波动逐渐后退的过程,不是以死冰的方式突然消亡.值得注意的是,末次冰期大间冰阶中期(MIS 3b)的冰川前进规模超过了末次盛冰期(MIS 2),表明末次冰期最盛期在全球范围内的不同步性.其不同步的原因可能是:MIS 3中期,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相对较低,但其海陆分布状况能够诱发较强的南亚夏季风,它给以季风降水为主要补给的海洋性冰川区带来较多的降水,结合该时段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冰川较大规模前进;末次盛冰期时,气候严寒,但夏季风微弱,降水稀少,冰川平衡线下降程度反而不及MIS 3b.
引用
收藏
页码:528 / 534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