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一次严重灰霾过程的垂直探测

被引:10
作者
邓涛 [1 ,2 ]
吴兑 [2 ]
邓雪娇 [2 ]
谭浩波 [2 ]
李菲 [2 ]
廖碧婷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东省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激光雷达; 边界层高度; 地表通风系数; 灰霾; 能见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07 [大气遥感]; P458 [天气过程的分析];
学科分类号
1404 ;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激光雷达和微波辐射计在广州地区一次严重灰霾过程进行探测,采用小波变换协方差方法反演边界层高度,从热力和动力的角度分析边界层气象因子和能见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边界层高度有明显的日变化过程,和地面能见度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在清洁过程,边界层高度超过1 km,发生严重灰霾时,最高仅为500 m.50~100 m的温度梯度滞后30 h和能见度相关性更加显著,相关系数达到0.77.高层能见度(255 m)和下层稳定度有显著的负相关,清洁日负相关系数最大达?0.76,灰霾日负相关系数最大达?0.49.在相关的边界层气象因子中,地表通风系数和地面能见度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最高,达0.88.边界层高度、地面风速、相对湿度和地面能见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67和?0.77.各气象因子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此次灰霾过程的主控气象因子为地表通风系数,在没有边界层高度探测的地区可利用地面能见度和风速估算边界层高度.
引用
收藏
页码:2307 / 231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1]  
大气环境化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唐孝炎, 2006
[12]  
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Microfronts and Associated Coherent Events Using Localized Transforms .2 Gamage,N.,Hagelberg,C. J. Atmos. Sci . 1993
[13]  
Finding boundary layer top: Application of a wavelet covariance transform to lidar backscatter profiles .2 Brooks,Ian M. Journal of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Technology . 2003
[14]  
北京城区低层大气PM10和PM2.5垂直结构及其动力特征[J]. 丁国安,陈尊裕,高志球,姚文清,李毓湘,程兴宏,孟昭阳,于海青,黄锦恒,王淑凤,苗秋菊.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S1)
[15]   北京城市大气混合层与气溶胶垂直分布观测研究 [J].
贺千山 ;
毛节泰 .
气象学报, 2005, (03) :374-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