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的祛魅

被引:10
作者
林来梵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中国宪法学; 价值判断; 学科; 凯尔森; 宪法学者; 宫泽俊义; 规范性命题; 祛魅;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正>一、方法论的觉醒20世纪50年代,日本法学界曾掀起一场有关法解释问题的著名争论。这场争论最初是由一位民法学家来栖三郎教授的观点触发的,然后其他学科的许多法学家卷入了论辩。来栖三郎主要针对的是那种将法规范的客观认识等同于法解释,从而主张只存在一种客观的、唯一正确之解释的观点,他认为这是概念法学的残渣,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权威主义的解释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65 / 17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1]  
纯粹法理论.[M].(奥) 凯尔森;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
[12]  
政法理论与法学方法.[M].吴庚;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13]  
事实与价值二分法的崩溃.[M].(美)希拉里·普特南著;应奇译;.东方出版社.2006,
[14]  
法学方法论.[M].(德)卡尔·拉伦茨(KarlLarenz)著;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
[15]  
事实与价值.[M].孙伟平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6]  
走向法治.[M].李步云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17]  
理性、真理与历史.[M].(美)希拉里·普特南(HilaryPutnam)著;童世骏;李光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