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平衡与知识整合: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逻辑与模式

被引:4
作者
郑国
刘伟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利益; 知识; 城市规划; 公众参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21.5 [公民权利与义务];
学科分类号
030202 ;
摘要
利益平衡和知识整合是公众参与的重要目的,两者相互影响、互相渗透,构成了公众参与的双重逻辑。根据规划利益平衡和知识整合需求的强弱关系,城市规划可以分为弱知识-弱利益型规划、强利益-弱知识型规划、强知识-弱利益型规划、强知识-强利益型规划四种类型。对于弱知识-弱利益型规划,重点是做好以规划公示为主要形式的程序性参与工作;对于强利益弱-知识型规划,应完善以利益相关者为主导的公众参与机制;对于强知识-弱利益型规划,应探索以知识相关者为主导的公众参与机制;对于强知识-强利益型规划,则需要利益相关者和知识相关者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共同参与。通过这些差异化的公众参与模式,可进一步提升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利益分化社会中的协商民主及其有效性问题 [J].
吴兴智 .
南京社会科学, 2015, (07) :69-76
[2]   跨越专业门槛的风险交流与公众参与透视深圳西部通道环评事件 [J].
金自宁 .
中外法学, 2014, 26 (01) :7-27
[3]   人性谱系与“经济人”假设解读 [J].
纪云东 .
学术月刊, 2013, 45 (08) :20-27
[4]   知识人:一种社会学的新假设 [J].
郭强 ;
李林川 .
学术论坛, 2012, 35 (02) :149-154+160
[5]   知识困境及其解决方式:以环境治理为例的博弈模型构建 [J].
杨立华 .
中国行政管理, 2010, (10) :112-116
[6]   利益组织化、公众参与和个体权利保障 [J].
王锡锌 .
东方法学, 2008, (04) :24-44
[7]   行政法背景下的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机制的再评价 [J].
徐文星 .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7, (01) :91-97
[8]   知识与行动:结构化凝视 [J].
郭强 .
社会, 2005, (05) :18-38
[9]  
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 人民出版社 , (美) 伊斯顿, 2012
[10]  
Knowledge Flows, Spatial Strategy Making, and the Roles of Academics[J] . Patsy Healey.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C: Government and Policy . 2008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