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盆地层状地貌系统与青藏高原隆升及黄河发育

被引:22
作者
孙延贵 [1 ]
方洪宾 [2 ]
张琨 [1 ]
赵福岳 [2 ]
刘世英 [1 ]
机构
[1]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遥感中心
[2] 不详
关键词
共和盆地; 层状地貌系统; 卫星遥感影像; 黄河发育; 高原隆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卫星遥感影像,结合实地调查和测年结果,对共和盆地层状地貌系统进行了解译、分析。研究表明,共和盆地层状地貌系统由山麓剥蚀面、洪积扇面、盆地面以及黄河阶地面构成,其空间结构、物质组成对发生于早更新世早期的青藏运动C幕和中更新世末期的共和运动反映清晰。青藏运动C幕使青藏高原主夷平面在高原差异性隆升中彻底解体,垂直变形量高达1700m。共和运动使黄河在0.11Ma进入共和盆地,其后黄河平均以3.5mm/a的侵蚀速率下切盆地,同时在盆地边部的山前古冲洪积扇以大致相近的速率被抬升,最终导致高差在2000m左右的层状地貌系统的出现。
引用
收藏
页码:1141 / 114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青海鄂拉山断裂带晚第四纪构造活动及其所反映的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变形机制 [J].
袁道阳 ;
张培震 ;
刘小龙 ;
刘百篪 ;
郑文俊 ;
何文贵 .
地学前缘, 2004, (04) :393-402
[2]   最近14Ma青藏高原东北缘阶段性隆升的地貌证据 [J].
鹿化煜 ;
安芷生 ;
王晓勇 ;
谭红兵 ;
朱日祥 ;
马海州 ;
李珍 ;
苗晓东 ;
王先彦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9) :855-857+856
[3]   青藏高原层状地貌与高原隆升 [J].
潘保田 ;
高红山 ;
李炳元 ;
李吉均 .
第四纪研究, 2004, (01) :50-57+133
[4]   黄河上游第四纪河流地貌演化——兼论青藏高原1∶25万新生代地质填图地貌演化调查 [J].
张智勇 ;
于庆文 ;
张克信 ;
顾延生 ;
向树元 .
地球科学, 2003, (06) :621-626+633
[5]   贵德盆地黄河出现的古地磁年代及其意义 [J].
聂军胜 ;
宋春晖 ;
方小敏 ;
徐先海 ;
孙东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 (02) :59-64
[6]   黄河中上游阶地对青藏高原东北部第四纪构造活动的反映 [J].
刘百篪 ;
刘小凤 ;
袁道阳 ;
郑文俊 ;
郭华 ;
曹娟娟 .
地震地质, 2003, (01) :133-145
[7]   青藏高原隆起与环境变化研究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科学通报, 1998, (15) :1569-1574
[8]   夷平面、古岩溶与青藏高原隆升 [J].
崔之久 ;
高全洲 ;
刘耕年 ;
潘保田 ;
陈怀录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78-386
[9]   晚新生代黄河上游地貌演化与青藏高原隆起 [J].
李吉均 ;
方小敏 ;
马海洲 ;
朱俊杰 ;
潘保田 ;
陈怀录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16-322
[10]  
中国大陆及邻区新生代构造-地貌演化过程与机理[M]. 地质出版社 , 吴珍汉等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