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的流动与区域叙事:历史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西南研究

被引:6
作者
尹建东 [1 ]
刘薇薇 [2 ,3 ]
机构
[1]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
[2] 云南省民族研究所云南民族大学
[3] 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物的流动; 区域叙事; 历史人类学; 西南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摘要
西南地区作为一个充满流动性和交融性的区域,物在其中一直充当着重要的媒介和角色。研究者通过对物质文化交流和交换现象的分析,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了区域社会体系的复杂关联性以及物流动背后蕴含的社会结构、文化观念和实践意义。因而物的历史人类学研究也就成为了当前人们探究西南社会历史文化变迁,考察不同区域、族群交互性和流动性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这一研究取向不仅生动地展现了西南地区社会关系和文化接触的历史图景,提供了独特的个案分析样本,而且赋予了理解和诠释西南区域社会变迁逻辑、机制的一个独特视角与范式,凸显出历史书写和区域叙事的多重维度及方法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环境、族群与疆域空间:西南边疆史研究的区域史观和阐释路径 [J].
尹建东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 39 (09) :214-221
[2]   人类学区域研究的脉络与反思 [J].
周大鸣 ;
詹虚致 .
民族研究 , 2015, (01) :36-46+124
[4]   从瘴疠、鸦片、海洛因到艾滋病:医学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西南边疆与边疆社会 [J].
沈海梅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33 (03) :1-8
[5]   1900年至1950年边茶、鸦片与松潘城的帮派政治 [J].
尼玛扎西 ;
田茂旺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01) :51-55
[7]   物的民族志述评 [J].
彭兆荣 .
世界民族, 2010, (01) :45-52
[8]   19世纪中国鸦片的生产替代及其影响 [J].
仲伟民 .
文史哲, 2009, (05) :104-112
[9]   民族志表述中物的交换 [J].
彭兆荣 ;
吴兴帜 .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29 (01) :1-5
[10]   明清至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林业开发及对当地侗族、苗族社会的影响 [J].
石开忠 .
民族研究, 1996, (04) :9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