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早古生代灰泥丘中的微生物及其造岩和成丘作用

被引:24
作者
张廷山
沈昭国
兰光志
王顺玉
戴鸿鸣
机构
[1] 西南石油学院
关键词
微生物; 灰泥丘; 生物沉淀作用; 造丘作用; 早古生代;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2.02.010
中图分类号
P534.4 [古生代(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作为生物礁的特殊类型 ,灰泥丘在古生代十分发育 ,许多学者都认为它们是通过微生物造岩作用而形成的 ,而且 ,也在现代湖泊中发现了由兰菌藻的生命活动所形成的灰泥沉积物及灰泥丘。但是国际上一直没有在古生代灰泥丘中发现过细菌等微生物的实体化石 ,微生物促使碳酸钙沉淀、聚集的能力和机理也不明确。四川盆地北缘寒武纪和志留纪灰泥丘发育 ,笔者通过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 ,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 (川西北志留纪 )灰泥丘中菌藻类微生物的实体化石及其特征的造岩成丘现象 ,发现的菌藻类微生物实体化石有三种类型 :1.表面光滑的卵形球体型 ;2 .表面粗糙的椭球体型 ;3.网状结构型。而且 ,对寒武纪和志留纪灰泥丘凝块石作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也证明了其有机质生源为菌藻类微生物。这些凝块石灰泥丘中的菌藻类实体化石都显示了不同的沉积、造岩和成丘功能 ,因而证实了微生物在形成古生代灰泥丘中具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243 / 24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陕西宁强早志留世灰泥丘中微生物及其造岩意义
    张廷山
    边立曾
    俞剑华
    兰光志
    孙蓬育
    [J]. 古生物学报, 2000, (02) : 263 - 266
  • [2] 藻类及其有机质的成矿作用试验
    刘志礼
    刘雪娴
    李朋富
    [J]. 沉积学报, 1999, (01) : 9 - 18
  • [3] 初论生物成因的洞穴叠层石的形成条件
    戎昆方
    李景阳
    安裕国
    [J]. 中国岩溶, 1998, (03) : 103 - 108
  • [4] 洞穴黑暗带中有无叠层石?
    王福星
    曹建华
    黄俊发
    [J]. 中国岩溶, 1998, (03) : 96 - 102
  • [5] 川西北早志留世陆源碎屑──碳酸盐混积缓坡
    张廷山,兰光志,陈晓慧,俞剑华,边立曾
    [J]. 沉积学报, 1995, (04) : 27 - 36
  • [6] Microbialites and micro-encrusters in shallow coral bioherms (Middle to Late Oxfordian, Swiss Jura mountains)[J] . Christophe Dupraz,André Strasser.Facies . 1999 (1)
  • [7] Biosedimentology of Microbial Buildups IGCP Project No. 380 Proceedings of 2nd Meeting, G?ttingen/Germany 1996[J] . Fritz Neuweiler,Joachim Reitner,Claude Monty,Mark Feldmann,Stan Awramik,Pierre-André Bourque,Simonetta Cirilli,Pascale Gautret,Jean Marcoux,Jean Claude Plaziat,Christian Défarge,Jean Trichet,James L. Pinckney,Janine Bertrand-Sarfati,Alexis Moussine-Pouchkine,Pamela Reid,Martina Merz-Prei?,Sébastien Labiaux,Aymon Baud,Volker Thiel,Walter Michaelis,Ursula Galling,Hartmut M?cker,Gerno
  • [8] The origin of Jurassic reefs: Current research developments and results[J] . Facies . 199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