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及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

被引:43
作者
沈金雄
傅廷栋
杨光圣
马朝芝
涂金星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国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
[2]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4] 湖北武汉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自交不亲和系; 杂种优势; 产量性状; 遗传改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403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对不同来源的3个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与22个父本品种的遗传距离及它们以NCII法配制的66个杂交组合的产量、物候期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尽管3个自交不亲和系与父本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较小,但它们与国外品种间的杂种F1 产量性状平均优势均较强。杂种生育期及初花至成熟期日数均介于双亲之间,但前者偏向晚熟亲本,而后者却偏向早熟亲本。与其它产量构成因子相比,一次分枝及其角果数不仅对单株产量贡献率最大,且对单株产量杂种优势贡献率亦最高。在油菜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中,特别是在杂种优势利用中,首选目标性状应为一次分枝及其角果数。在保证一次分枝及其角果数前提下,提高角粒数、千粒重亦是一条有效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5 / 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杂交油菜的育种与利用.[M].傅廷栋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聚类分析.[M].方开泰;潘恩沛著;.地质出版社.1982,
[3]  
芸薹属之杂种优势..孙逢吉;.中华农学会会报.1943,
[4]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distance and heterosis for yield and morphological traits in winter canola ( Brassica napus L.).[J].M. Ali;L. O. Copeland;S. G. Elias;J. D. Kelly.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1994, 1
[5]  
Heterosis breeding in Indian mustard ( Brassica juncea L. Czern & Coss): Analysis of component characters contributing to heterosis for yield.[J].Akshay K. Pradhan;Yaspal S. Sodhi;Arundhati Mukhopadhyay;Deepak Pental.Euphytica.1993, 3
[6]   甘蓝型黄籽油菜主要性状的遗传相关分析 [J].
王瑞 ;
李加纳 ;
谌利 ;
唐章林 ;
张学昆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3, (03) :10-13
[7]   甘蓝型油菜品种间籽粒产量及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J].
戚存扣 ;
浦惠明 ;
张洁夫 ;
傅寿仲 ;
陈新军 ;
高建芹 .
江苏农业学报, 2003, (03) :145-150
[8]   双低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杂种优势的研究 [J].
沈金雄 ;
傅廷栋 ;
杨光圣 .
中国农业科学, 2002, (09) :1060-1065
[9]   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华双3号的选育和研究 [J].
吴江生 ;
石淑稳 ;
周永明 ;
刘后利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1)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