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播种期小豆生态类型的生育特性和生产力

被引:6
作者
汪自强,董明远,余樟土
机构
[1] 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兰溪市农业局
关键词
小豆生态型;生育特性;产量和蒸煮品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21.0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来自不同地区的20个小豆品种在杭州进行两期播种的结果表明,随着纬度的增加,小豆感光性减弱,全生育期缩短.早播(5月30日)比迟播(7月2日)生育期延长.高纬度地区的品种主要表现为花期延长,而低纬度地区的品种主要表现为营养生长期延长,花期基本不变.除辽宁品种外,其它品种皆以迟播产量和产量性状为优.小豆的硬实率早播明显高于迟播,不同地区之间以山东品种为低,随着纬度的增加,小豆的煮烂性变差,两播期间无显著差异.种皮比率两播期间和不同地区间也较相近.
引用
收藏
页码:637 / 64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食用豆类生态特性分析 [J].
张传乃 ;
蔺崇明 .
作物品种资源, 1992, (01) :4-5
[2]   我国北方小豆地方品种资源在南京的表现及选择潜力 [J].
金文林 .
作物品种资源, 1989, (03) :10-12
[3]   食用豆的营养品质鉴定 [J].
贺微仙 ;
郝惠斌 ;
刘世民 ;
王文真 .
作物品种资源, 1987, (01) :13-17
[4]   山东省小豆资源生态型的研究 [J].
姜荣贵 ;
陈守信 .
作物品种资源, 1984, (02) :9-12
[5]   小豆资源研究初报 [J].
胡家蓬 .
作物品种资源, 1984, (01) :21-25
[6]   几种豆类作物的光周期反应 [J].
李曙轩 .
作物学报, 1963, (03) :251-262
[7]  
红小豆栽培[M].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牟善积等著, 1992
[8]  
食用豆类作物[M]. 科学出版社 , 龙静宜等编著,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