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对豫西黄土坡耕地降水产流、土壤水分入渗及分配的影响

被引:23
作者
王育红 [1 ]
蔡典雄 [2 ]
姚宇卿 [1 ]
吕军杰 [1 ]
李俊红 [1 ]
丁志强 [1 ]
张洁 [1 ]
机构
[1] 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长期定位试验; 坡耕地; 土壤水分分配; 水土保持;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8.02.035
中图分类号
S345 [有机农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1999~2007年),在豫西旱区坡度为8°的黄土坡耕地上,研究了免耕覆盖、深松覆盖和传统耕作不同耕作措施对降水产流、土壤水分入渗及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延迟产流时间,缩短降水结束后径流持续时间,径流系数较传统耕作分别减少了97.49%和81.20%,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减少80%以上。免耕覆盖水土保持效果最好,在降雨强度为123 mm/h、历时40 min产生微弱水土流失。(2)传统耕作的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初始最大,随后急剧下降,至4 min降至最低。在3~60 min入渗速率稳定过程,免耕覆盖和深松覆盖平均入渗速率相同,为0.07 mm/s,是传统耕作的1.40倍。免耕覆盖土壤水分入渗速率变化比较平缓,稳定入渗速率最大。(3)在土壤初始含水量较高、降水(74.2 mm)结束1 h后,2种保护性耕作水分下渗的土层深度比传统耕作的高出30~40 cm,160 cm土体降水的贮蓄量增量是传统耕作的2倍多。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1+37 +3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红壤坡地土壤水分入渗与再分布规律的研究.[D].张莉.湖南农业大学.2004, 04
  • [2] 耕作对坡耕地水土流失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金轲
    蔡典雄
    吕军杰
    张杰
    吴会军
    荣向农
    Donald Gabriels
    Wouter Schiettecatte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4) : 1 - 5+49
  • [3] 人工降雨条件下土壤结皮的形成以及与土壤溅蚀的关系
    胡霞
    严平
    李顺江
    蔡强国
    刘连友
    蔡崇法
    朱远达
    张光远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2) : 13 - 16
  • [4] 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土壤性状及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付国占
    李潮海
    王俊忠
    王振林
    曹鸿鸣
    焦念元
    陈明灿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1) : 52 - 56
  • [5] 豫西旱坡地高留茬深松对冬小麦生态效应的研究
    王育红
    姚宇卿
    吕军杰
    黄江涛
    张洁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02) : 151 - 153
  • [6] 土壤翻耕对坡地水分转化与产流产沙特征的影响
    李裕元
    邵明安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01) : 46 - 50
  • [7] 耕作措施对土壤特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丁昆仑
    M.J.Hann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0, (03) : 28 - 31
  • [8] 黄土丘陵区地形对坡地土壤养分流失的影响
    王百群
    刘国彬
    [J].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9, (02) : 19 - 23
  • [9] 寿阳旱农试区保护耕作体系研究
    蔡典雄
    王小彬
    张志田
    高绪科
    张镜清
    [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8, (03) : 44 - 49
  • [10] 紫色土陡坡地不同土地利用对水土流失过程的影响
    蔡强国
    吴淑安
    [J]. 水土保持通报, 1998, (02) : 4 - 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