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市场与专业主义之间——《环球时报》社评研究

被引:5
作者
于帆
机构
[1]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环球时报》; 社评; 市场化; 政治宣传体制; 新闻专业主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1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50301 ;
摘要
《环球时报》在当今中国媒介体制下,是极富争议又极其特殊的一个媒体。本文就力图通过对《环球时报》社评主题、话语表达的分析,勾勒出《环球时报》如何在中国政治现实中利用特定的话语和表达策略,同时在官方和市场两方面都获得认可。这种特点反应了中国政治国家话语和民间话语无法对接的现实,也可以看出一家媒体在政治宣传体制、商业利益和专业主义之间的挣扎与撕扯。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4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我们为什么而新闻?——关于《环球时报》风波的三个问题 [J].
杜骏飞 .
新闻记者, 2011, (09) :24-29
[2]  
“环球”凉热 风暴眼中的胡锡进与“环球”舆论场.[J].本刊编辑部;徐梅;梁辰;.南方人物周刊.2011, 21
[3]   环球时报社评是怎么写出来的 [J].
胡锡进 .
新闻与写作 , 2011, (05) :5-8
[4]  
大报智慧.[M].张晓红.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978-7-5657-0171-9
[5]  
新闻评论研究引论.[M].赵振宇;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6]  
国家利益与媒体国际报道.[M].刘虎; 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
[7]  
新闻专业主义研究.[M].吴飞;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8]  
新闻评论.[M].马少华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
[9]  
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M].(美)新闻自由委员会(TheCommissioonFreedomofthePress)著;展江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0]  
社论写作.[M].刘大保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