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亚热带天然混交林林冠截留效应

被引:8
作者
刘春霞
王玉杰
王云琦
王冉
胡波
机构
[1]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林业大学)
关键词
亚热带; 混交林; 林冠截留; 修正的Gash模型;
D O I
10.13759/j.cnki.dlxb.2013.07.028
中图分类号
S715.2 [林冠截流和树干水流];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以位于西南亚热带的天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利用2009年4—10月期间的60场林冠截留观测资料,对降雨再分配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应用修正的Gash模型对6—8月份的17场林冠截留量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总降雨量1 086 mm,林内穿透雨总量、干流量、截留量分别为806.6、2.0、277.4 mm,分别占降雨量的74.30%、0.18%、25.50%;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均与降雨量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而林冠截留量与降雨量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5);穿透雨率、树干茎流率与降雨量呈显著的对数函数关系,但林冠截留率与降雨量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p<0.05);林冠蓄水达到饱和时所需的最小降雨量为2.53 mm;雨前林冠的湿润程度对树干流的产生有很大影响,混交林在低雨量级(0~5 mm)时,不会产生树干茎流;饱和林冠截留量为26.1 mm,达到饱和林冠截留的降雨量为46.8 mm,当降雨量小于2.5 mm时,林冠截留率可达100%,当接近或超过50 mm时,林冠截留率趋于稳定;应用模型模拟的林冠截留量比实测值高出3.69%,模拟的林内穿透雨和干流量分别低于实测值的1.24%和5.38%。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冠生态水文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J].
田风霞 ;
赵传燕 ;
冯兆东 ;
彭守璋 ;
彭焕华 .
生态学报, 2012, 32 (04) :62-72
[2]   基于修正的Gash模型模拟缙云山毛竹林降雨截留 [J].
赵洋毅 ;
王玉杰 ;
王云琦 ;
刘楠 ;
刘敏 ;
吴云 ;
陈林 .
林业科学, 2011, 47 (09) :15-20
[3]   重庆四面山5种森林类型林冠截留影响因素浅析 [J].
张焜 ;
张洪江 ;
程金花 ;
张君玉 ;
孙龙 ;
马西军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11) :173-179
[4]   应用修正的Gash解析模型对岷江上游亚高山川滇高山栎林林冠截留的模拟 [J].
何常清 ;
薛建辉 ;
吴永波 ;
张雷燕 .
生态学报, 2010, 30 (05) :1125-1132
[5]   林冠截留降雨研究综述 [J].
王爱娟 ;
章文波 .
水土保持研究, 2009, 16 (04) :55-59
[6]   基于不同郁闭度的青海云杉冠层截留特征研究 [J].
谭俊磊 ;
马明国 ;
车涛 ;
白云洁 .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07) :825-833
[7]   北亚热带次生毛竹林冠生态水文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黄进 ;
张家洋 ;
张金池 ;
胡海波 .
水土保持通报, 2009, 29 (01) :23-27
[8]   重庆缙云山楠竹林地不同时间尺度降雨量再分配规律研究 [J].
李香云 ;
王玉杰 ;
朱金兆 .
水土保持研究, 2008, 15 (06) :101-104
[9]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森林类型林冠的截留作用 [J].
宋吉红 ;
张洪江 ;
孙超 ;
王智超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8, (03) :71-75
[10]   重庆缙云山主要森林类型林冠截留降水的研究 [J].
成晨 ;
王玉杰 ;
潘玉娟 ;
王云琦 ;
郭雨华 ;
乔彦芬 ;
魏建群 .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06, (04)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