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社会与攻击性儿童在两类假设情境中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

被引:8
作者
马艳
寇彧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2]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 北京
关键词
亲社会儿童; 攻击性儿童; 社会信息加工(SIP); 假设挑衅情境; 假设分享情境;
D O 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07.04.012
中图分类号
B844.1 [儿童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测查、比较了亲社会儿童、攻击性儿童与一般儿童的社会信息加工(SIP)特点,目的是探讨三类儿童在SIP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在假设分享情境中,攻击性与一般儿童SIP的整体差异不显著,但在对不分享策略的他人情绪预期和关系预期2个变量上差异显著。亲社会与一般儿童、与攻击性儿童SIP的整体差异显著;在假设挑衅情境中,攻击性与一般儿童在对不同策略的自我效能感、选择频率、策略评价等7个变量上差异显著。亲社会与一般儿童在对不同策略的自我效能感、选择频率、策略评价等9个变量上差异显著;亲社会儿童与一般儿童SIP的整体不存在显著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攻击性儿童与亲社会儿童社会信息加工特点比较及研究展望 [J].
寇彧 ;
谭晨 ;
马艳 .
心理科学进展, 2005, (01) :59-65
[2]   儿童社会适应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及其特殊应用 [J].
寇彧 ;
马艳 .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4, (01) :388-393
[3]  
医学统计学与电脑实验[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方积乾主编, 2001
[4]  
Relational aggression: The role of intent attributions, feelings of distress, and provocation type[J] . Nicki R. Crick.Development and Psychopathology . 199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