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平原北部地下水埋深浅地区不同灌木的水分来源

被引:14
作者
朱林 [1 ,2 ]
许兴 [1 ]
毛桂莲 [3 ]
机构
[1] 不详
[2] 宁夏大学西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4]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5] 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6] 不详
关键词
地下水利用; 宁夏平原; 盐碱地; 灌木; 稳定氢氧同位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4 [树木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宁夏平原北部引黄灌区地下水埋深浅是该地区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原因, 种植耐盐植物可以吸收利用地下水, 在降低地下水位的同时可以减少对地面灌溉的依赖。为了分析银川平原北部4种灌木对不同水源的利用特征, 于2010年生长季测定了灌溉前后20年生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3年生多枝柽柳、3年生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和3年生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木质部水及不同潜在水源稳定氧、氢同位素组成(δ18O和δD), 应用IsoSource同位素线性混合模型估算了不同灌木对不同水源的利用率。同时测定了0–200 cm土壤剖面的全盐含量、含水量和pH值以及灌溉前后光合气体交换参数。结果表明: 不同深度土壤水δ18O和δD值存在较大差异, 并呈规律性变化。土壤水δ18O和δD值随深度加深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灌溉后80 cm以上土壤水δ18O和δD值低于灌溉前。无论灌溉前还是灌溉后, 20年生多枝柽柳与3年生灌木相比具有更低的δ18O和δD值。灌溉前, 3年生多枝柽柳、宁夏枸杞和四翅滨藜主要利用表层土壤水(70.1%、52.3%和48.9%); 20年生多枝柽柳对地下水的利用率最高(21.5%)。灌溉后, 3年生多枝柽柳和宁夏枸杞对80–140 cm土壤水利用率较高(59.5%和58.8%)。20年生多枝柽柳对地下水的利用率最高(18.3%)。灌溉前, 20年生多枝柽柳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灌木, 灌溉后3年生四翅滨藜净光合速率最高。灌溉对3年生多枝柽柳和宁夏枸杞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有显著影响。无论灌溉前还是灌溉后, 3年生四翅滨藜瞬间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其他3种灌木。研究表明, 不同灌木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水分利用策略不同, 这主要与植物种类及树龄有关。灌溉前幼龄多枝柽柳凭借其对干旱较强的忍耐能力利用浅层不饱和土壤水, 灌溉后其又转而利用中层土壤水, 表现出潜水湿生植物的特征, 主要吸收利用深层土壤水分, 对灌溉反应不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618 / 62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21]   多枝柽柳幼苗根系分布对灌溉量的响应 [J].
单立山 ;
张希明 ;
柴仲平 ;
魏疆 ;
闫海龙 ;
许浩 .
干旱区研究 , 2007, (02) :213-218
[22]   盐碱地种植耐盐植物的脱盐效果 [J].
张永宏 .
甘肃农业科技, 2005, (03) :48-49
[23]   新疆生物改良盐碱地效益研究 [J].
任崴 ;
罗廷彬 ;
王宝军 ;
苏逢春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4, (04) :211-214
[24]   宁夏平罗西大滩人类有序活动的环境效应及发展对策 [J].
刘茂松 ;
鲁小珍 ;
王汉杰 ;
邓存恒 ;
任荣荣 ;
唐荣南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3) :83-88
[25]   论宁夏国土整治中土壤利用分区及改良措施 [J].
王恒俊 ;
李仕成 ;
张淑光 ;
吕惠民 ;
谢永生 .
水土保持学报, 1989, (01) :6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