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数值模拟Ⅱ.全球变暖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俞永强 [1 ]
蒋国荣 [1 ]
何金海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学院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
季节内振荡; 人类活动影响; 全球变暖;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3 [大气动力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耦合气候模式FGOALS1.0g控制试验、二氧化碳(CO2)浓度加倍试验模拟结果及实测结果(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全球变暖对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特征变化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控制试验、二氧化碳浓度加倍试验模拟结果及观测结果发现:(1)FGOALS1.0g耦合气候模式具有一定的模拟季节内振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模式能够模拟出ISO活跃区的位置、中心位置的季节变动以及强度的季节变化,其缺陷是模拟的ISO强度偏弱,模拟的ISO周期不显著且偏高频;(2)实测资料诊断分析得到的近六十年来偏暖阶段ISO活跃区强度增强及范围扩大可能不是人类活动影响使温室气体增加所导致的,它可能是大气ISO本身的年代际尺度变化;(3)近六十年来纬向东传波(西传波)的能量的存在增长(减少)趋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类活动影响引起温室气体增加所导致的;(4)由于FGOALS1.0g耦合气候模式在模拟ISO主周期及强度方面时存在不足,因此实测结果诊断分析得到的偏暖阶段ISO小波能量强,主周期范围大,偏冷阶段反之的结论用FGOALS1.0g耦合气候模式尚难以证实。
引用
收藏
页码:577 / 58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季节内振荡的数值模拟I.模拟的自然变率 [J].
蒋国荣 ;
俞永强 ;
何金海 .
大气科学, 2007, (03) :536-546
[2]   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内振荡研究 [J].
琚建华 ;
钱诚 ;
曹杰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5, (02) :187-194
[3]   热带季节内振荡时空特征的诊断研究 [J].
董敏 ;
张兴强 ;
何金海 .
气象学报, 2004, (06) :821-830
[4]   35年来青藏高原大气热源气候特征及其与中国降水的关系 [J].
赵平 ;
陈隆勋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04) :327-332
[5]   大气季节内振荡的耦合模式数值模拟 [J].
李薇 ;
俞永强 .
大气科学, 2001, (01) :118-132
[6]   温室效应引起的东亚区域气候变化 [J].
陈起英 ;
俞永强 ;
郭裕福 ;
张学洪 .
气候与环境研究, 1996, (02) :18-28
[7]   海表温度异常对Madden-Julian振荡的影响 [J].
巢纪平,林永辉,王斌 .
气象学报, 1996, (03) :257-271
[8]   1979年夏季40—50天周期振荡的空间结构及其位相传播 [J].
何金海 ;
Murakami ;
T. ;
Nakazawa ;
T.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85, (01) :56-66
[9]   1979年夏季亚洲季风区域40—50天周期振荡的环流及其水汽输送场的变化 [J].
何金海 ;
T.Murakami ;
T.Nakazawa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84, (02) :163-175
[10]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lobal temperature change during the 20th century with the IAP/LASG GOALS model[J] . Xiaoyan Ma,Yufu Guo,Guangyu Shi,Yongqiang Yu.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 200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