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撤县(市)设区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被引:120
作者
李郇 [1 ,2 ]
徐现祥 [3 ]
机构
[1] 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
[2]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3]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关键词
撤县(市)设区; 区域经济一体化; 边界; 增长; 短期冲击;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0202 ; 020202 ;
摘要
撤县(市)设区是通过打破行政区经济,减少行政区边界,实现以地级市为基础的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手段,采用政策评估的常用工具——倍差法,对中国1990-2007年的撤县(市)设区的样本进行了分析,发现撤县(市)设区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约5年的短期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人均GDP增长率、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人均消费增长率等方面,对人均道路面积和人均公共汽车数量的增长率则是先抑后扬,对相邻城市的经济增长则具有约2年的短期促进作用;并以佛山撤县(市)设区为案例,分析了短期促进作用的来源和长期激励消失的原因,认为基础设施投资是政府在撤县(市)设区后的主要行为,以此带动产业转移和房地产消费,进而促进了经济增长;但由于撤县(市)设区削弱了地方政府的发展权限,向上级政府集中了资源的控制权,使得地方长期经济发展的激励消失。
引用
收藏
页码:1202 / 121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21]   从行政区兼并到区域管治——长江三角洲的实证与思考 [J].
张京祥 ;
吴缚龙 .
城市规划, 2004, (05) :25-30
[22]   中国经济增长模型的设定:1952—1998 [J].
舒元 ;
徐现祥 .
经济研究, 2002, (11) :3-11+63
[23]   中国市场正在走向“非一体化”?——中国国内和国际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比较分析 [J].
SandraPONCET .
世界经济文汇, 2002, (01) :3-17
[24]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城市扩张与农田流失研究——以东莞市为例 [J].
叶嘉安 ;
黎夏 .
经济地理, 1999, (01) :68-73
[25]   中国区域经济的新视角──行政区经济 [J].
刘君德 ;
舒庆 .
改革与战略, 1996, (05) :1-4
[26]  
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从发展战略的角度考察. 林毅夫,刘培林.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内部讨论稿No.C2004015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