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南地区干湿季降水的主模态分析

被引:25
作者
张武龙 [1 ,2 ]
张井勇 [1 ]
范广洲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
[2]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
关键词
干湿季降水; 主模态;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大尺度大气环流; 海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我国西南地区26个台站降水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的方法,分析了1980~2009年该地区干季(10~4月)和湿季(5~9月)降水的主模态。我国西南地区干季降水的时空变化存在两种主模态,它们分别可以解释总方差的22.4%和15.6%。第1主模态为全区一致型,具有准两年周期振荡的年际变化特征;第2主模态为东南一西北反向型,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呈现2~3年的变化周期。我国西南地区湿季降水的时空变化存在三种主模态,它们分别可以解释总方差的17.1%,13.8%和11.1%。第1主模态为全区一致型,20世纪90年代初期具有较强的2~4年周期;第2主模态为经向偶极子型分布,并具有显著的4年周期;第3主模态为纬向偶极子型分布,具有2~4年的年际变化信号。进一步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海表面温度(SST)资料,通过合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与干湿季降水各主模态对应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和海温状况。我国西南地区干季降水第1主模态与北极涛动(AO)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对应的大气环流和海温状况表现为高纬北冰洋与中纬度地区上空高度场的反向异常分布,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海温低纬与中高纬的偶极子型异常分布;第2主模态与中高纬欧亚大陆上空高度场经向偶极子型异常分布有关,中纬度北太平洋的海温异常与该模态具有紧密的联系。我国西南地区湿季降水第1主模态与北大西洋涛动(NAO)显著负相关,对应的大气环流和海温状况表现为北大西洋上,高纬度与中纬度地区上空高度场的偶极子型异常分布,海温从低纬到中高纬的三极子型异常分布;第2主模态受欧亚大陆上空高度场经向三极子型异常分布影响,并与北太平洋海温异常的一致型分布有关;第3主模态可能与El Nifio Modoki有关,同时受到南亚高压的影响,赤道太平洋海温的纬向三极子型异常分布对该模态具有一定的潜在预报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590 / 602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1951~2008年西南地区夏季旱涝的环流特征 [J].
王伟 ;
周洁 .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2, 32 (02) :47-50
[2]   2009年秋至2010年春我国西南地区严重干旱的成因分析 [J].
黄荣辉 ;
刘永 ;
王林 ;
王磊 .
大气科学, 2012, 36 (03) :443-457
[3]   热带太平洋-印度洋海表温度变化及其对西南地区东部夏季旱涝的影响 [J].
李永华 ;
卢楚翰 ;
徐海明 ;
程炳岩 .
热带气象学报, 2012, 28 (02) :145-156
[4]   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西南地区东部旱涝的关系 [J].
李永华 ;
卢楚翰 ;
徐海明 ;
程炳岩 ;
王勇 .
大气科学, 2011, 35 (03) :422-434
[5]   西南地区冬季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英文) [J].
蒋兴文 ;
李跃清 .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11, 21 (02) :250-262
[6]   我国西南地区东部夏季降水的时空特征 [J].
李永华 ;
徐海明 ;
白莹莹 ;
李强 ;
何泽能 .
高原气象 , 2010, (02) :523-530
[7]  
A New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Index and Its Variability[J]. 李建平.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3(05)
[8]   近百年北极涛动对中国冬季气候的影响 [J].
龚道溢 ;
王绍武 .
地理学报, 2003, (04) :559-568
[9]   北极涛动和南极涛动的年变化特征 [J].
范丽军 ;
李建平 ;
韦志刚 ;
董文杰 ;
Julian Wang ;
不详 .
大气科学 , 2003, (03) :419-424
[10]   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及上空环流场与东侧旱涝预测的关系 [J].
李跃清 .
大气科学, 2003, (01) :10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