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8 条
喜马拉雅山脉新生代差异隆升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证据
被引:13
作者:

刘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国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王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任春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裂变径迹;
喜马拉雅山;
剥露;
新生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2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裂变径迹年龄资料记录的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喜马拉雅山脉的冷却年龄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在南北方向上,特提斯喜马拉雅的冷却年龄主要在8 Ma以前,局部为5.0~2.6 Ma,而高喜马拉雅的冷却年龄集中在5 Ma以后,大多数在3 Ma以来;在东西方向上体现在喜马拉雅东西构造结之间的高喜马拉雅带上,东喜马拉雅的不丹东部区域的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数据揭示了8.0~3.0 Ma的冷却剥露的历史;东喜马拉雅的不丹西部区域为7.0~1.4 Ma;中喜马拉雅的尼泊尔地区为5.0~0.2 Ma;西喜马拉雅的印度西北部地区为3.0~1.0 Ma。最年轻的裂变径迹年龄显示出由中间向两侧增大,反映了地质晚近时期东西构造结间的高喜马拉雅山脉的剥露幅度由中间向两边减弱的趋势,揭示了以中喜马拉雅为隆升中心向两边拓展的趋势。综合有关裂变径迹年代学资料表明,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主要发生在中新世以来,其表现为18~11 Ma、9 Ma以来的两个快速隆升期。喜马拉雅山脉隆升的动力体制可能由早期的挤压隆升—中新世的伸展隆升—上新世以来构造隆升为主,局部气候作用和构造作用耦合的山脉隆升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273 / 28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西藏札达盆地形成演化与喜马拉雅山隆升
[J].
朱大岗
;
孟宪刚
;
邵兆刚
;
杨朝斌
;
韩建恩
;
余佳
;
孟庆伟
;
吕荣平
.
地球学报,
2006, (03)
:193-200

朱大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孟宪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邵兆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杨朝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韩建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余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孟庆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吕荣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
喀喇昆仑断裂的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
[J].
李海兵
;
Franck Valli
;
许志琴
;
杨经绥
;
Paul Tapponnier
;
Robin Lacassin
;
陈松永
;
戚学祥
;
MarieLuce Chevalier
.
中国地质,
2006, (02)
:239-255

李海兵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Franck Valli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许志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Paul Tapponnier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Institut de Physique du Globe de Paris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Robin Lacassin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Institut de Physique du Globe de Paris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陈松永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戚学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MarieLuce Chevalier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Institut de Physique du Globe de Paris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3]
冈底斯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动力学意义
[J].
贾建称
;
温长顺
;
王根厚
;
高春光
;
杨国东
.
中国地质,
2005, (03)
:396-404

贾建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温长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王根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高春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杨国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4]
喜马拉雅造山带晚新生代构造隆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J].
刘德民
;
李德威
;
杨巍然
;
汪校锋
;
张金阳
.
地球科学,
2005, (02)
:147-152

刘德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李德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杨巍然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汪校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张金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5]
西藏南部康马岩体岩石类型及其同位素测年
[J].
刘文灿
;
王瑜
;
张祥信
;
李惠民
;
周志广
;
赵兴国
.
地学前缘,
2004, (04)
:491-501

刘文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天津,北京,北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祥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天津,北京,北京

李惠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天津,北京,北京

周志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天津,北京,北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6]
西藏南部岩体裂变径迹年龄与高原隆升
[J].
赵志丹
;
莫宣学
;
郭铁鹰
;
周肃
;
董国臣
;
王亮亮
;
张凤芹
;
万景林
.
自然科学进展,
2003, (08)
:95-98

赵志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莫宣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郭铁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周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董国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王亮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张凤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7]
冈底斯晚第三纪斑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
[J].
高永丰
;
侯增谦
;
魏瑞华
.
岩石学报,
2003, (03)
:418-428

高永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家庄经济学院

侯增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家庄经济学院

魏瑞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石家庄经济学院
[8]
北喜马拉雅带构造活动的裂变径迹定年证据
[J].
袁万明
;
王世成
;
杨志强
;
王兰芬
.
核技术,
2002, (06)
:451-454

袁万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王世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杨志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王兰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9]
藏南伸展拆离系聂拉木一带构造抬升的热年代学证据
[J].
王瑜
;
万景林
;
李大明
;
李齐
;
曲国胜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1, (04)
:292-294

王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万景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李大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李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曲国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10]
晚新生代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东亚环境变化
[J].
施雅风
;
李吉均
;
李炳元
;
姚檀栋
;
王苏民
;
李世杰
;
崔之久
;
王富保
;
潘保田
;
方小敏
;
张青松
.
地理学报,
1999, (01)
:12-22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李炳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苏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李世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崔之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王富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潘保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方小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张青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