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南部岩体裂变径迹年龄与高原隆升

被引:19
作者
赵志丹
莫宣学
郭铁鹰
周肃
董国臣
王亮亮
张凤芹
万景林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裂变径迹年龄; 隆升速率; 西藏; 拉萨; 山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对西藏南部拉萨和山南地区4个花岗岩岩体的磷灰石和锆石的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表明,磷灰石的裂变径迹年龄都集中于3.2~8.3Ma,该段时间内岩体的隆升速率为0.12~0.20mm·a-1,隆升的高度仅为580m,青藏高原南部隆升速率小,没有发生大规模隆升,拉萨岩体锆石的裂变径迹年龄为(25.9±1.7)Ma和(32.7±2.8)Ma,在约26~33Ma期间隆升速率为0.08mm·a-1,综合分析表明,西藏南部在印度与欧亚大陆发生碰撞开始到3Ma期间的平均隆升速率都比较低,高原隆升应是不等速、阶段性的。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9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拉萨地块南缘热液金铜矿床成矿时代的裂变径迹研究 [J].
袁万明 ;
王世成 ;
李胜荣 ;
杨志强 ;
王兰芬 .
自然科学进展, 2002, (05) :95-98
[2]   雅鲁藏布江逆冲带活动的裂变径迹定年证据 [J].
袁万明 ;
王世成 ;
侯增谦 ;
李胜荣 .
科学通报, 2002, (02) :147-150
[3]  
5Ma以来的青藏高原隆升过程——来自冈底斯带热水活动的证据[J]. 侯增谦,李振清,曲晓明,高永丰,华力臣,郑绵平,李胜荣,袁万明.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S1)
[4]  
西藏甲马多金属矿区热历史的裂变径迹证据[J]. 袁万明,侯增谦,李胜荣,王世成.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S1)
[5]  
1Ma以来朝那黄土-红黏土剖面粒度揭示的冬季风与北半球高纬气候的耦合演化[J]. 吕连清,方小敏,J.A.Mason,李吉均,安芷生.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S1)
[6]  
青藏高原北缘酒西盆地13Ma以来沉积演化与构造隆升[J]. 宋春晖,方小敏,李吉均,高军平,赵志军,范马洁.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S1)
[7]  
酒西盆地晚新生代地层的ESR年代[J]. 史正涛,业渝光,赵志军,方小敏,李吉均.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S1)
[8]  
祁连山区中西段沉积物粒径和青藏高原隆升关系模型[J]. 傅开道,高军平,方小敏,李吉均.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S1)
[9]   青藏高原腹地典型岩体热历史与构造-地貌演化过程的热年代学分析 [J].
吴珍汉 ;
江万 ;
周继荣 ;
李冀湘 .
地质学报, 2001, (04) :468-476
[10]   西藏冈底斯带构造活动的裂变径迹证据 [J].
袁万明 ;
王世成 ;
李胜荣 ;
杨志强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1, (20) :1739-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