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不老”:家庭转型背景下农村低龄老人的角色认知和功能适应

被引:11
作者
黄丽芬 [1 ,2 ]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2]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关键词
低龄老人; “功能性家庭”; 角色认知; 功能适应;
D O I
10.19631/j.cnki.css.2019.09.004
中图分类号
C913.6 [中、老年人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转型期农民家庭呈现出多层次的变迁,家庭的伦理、结构和功能发生转换,以代际合力形式完成的功能激活成为农民家庭应对转型压力和危机的秘诀。本文以"功能性家庭"理论为基础,将家庭中的老人群体区分为低龄老人和高龄老人,并且通过着重考察低龄老人的"老人不老"状态,从角色认知和功能适应两个维度,梳理具有弹性的低龄老人和家庭功能激活之间的亲和性。研究发现,角色定位的模糊性和角色扮演的灵活性使得低龄老人成为家庭发展的稳定器和蓄水池,自上而下的资源输送、权责不对等的家庭政治、发展话语主导的伦理转换相互作用,形构了转型期低龄老人的功能适应图景。在家庭转型中发现并关注低龄老人,才能更完整地把握中国农村家庭转型的复杂机理。
引用
收藏
页码:38 / 4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家庭转型的“伦理陷阱”——当前农村老年人危机的一种阐释路径 [J].
李永萍 .
中国农村观察, 2018, (02) :113-128
[2]   功能性家庭:农民家庭现代性适应的实践形态 [J].
李永萍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7 (02) :44-60
[3]   新三代家庭:农民家庭的市场嵌入与转型路径——兼论中国农村的发展型结构 [J].
杜鹏 ;
李永萍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8, (01) :56-67
[4]   半工半耕与中国渐进城镇化模式 [J].
夏柱智 ;
贺雪峰 .
中国社会科学, 2017, (12) :117-137+207
[5]   “衰落”还是“未衰落”? 孝道在当代社会的自适应变迁 [J].
钟涨宝 ;
李飞 ;
冯华超 .
学习与实践, 2017, (11) :89-97
[6]   发展型半城市化的具体类型及其良性循环机制——中国农民进城过程的经验研究 [J].
陈文琼 ;
刘建平 .
城市问题 , 2017, (06) :4-13
[7]   中国家庭代际功能关系及其新变动 [J].
王跃生 .
人口研究, 2016, 40 (05) :33-49
[8]   无正义的家庭政治:理解当前农村养老危机的一个框架——基于关中农村的调查 [J].
张建雷 ;
曹锦清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6 (01) :132-143+166
[9]   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新三代家庭结构分析 [J].
张雪霖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 (05) :1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