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深旋耕作方式对早春玉米产量性能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李立娟 [1 ,2 ]
崔彦宏 [1 ]
李琦 [2 ]
薛庆林 [1 ]
赵明 [2 ]
机构
[1] 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早春玉米; 耕作方式; 光合性能; 产量性能;
D O 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1.05.033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益农103为试验材料,选择条深旋耕、普通旋耕和免耕3种耕作方式,比较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对早春季玉米产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条深旋耕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比普通旋耕和免耕分别增产11.1%和17.6%,干物质产量分别增加8.5%和12.9%。条深旋耕条件下开花后叶面积指数(LAI)较长的高值持续期有利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群体光合势(LAD)、平均作物生长率(MCGR)、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平均净同化率(MNAR)、开花期穗位叶绿素含量(SPAD)和净光合速率(Pn)的增加提高了作物的光合速率和光合产物向子粒转运的速率,同时也提高了穗粒数和千粒重。说明条深旋耕作措施有利于改善早春玉米群体产量性能,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9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耕作方式对小麦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J].
褚鹏飞 ;
于振文 ;
王东 ;
张永丽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0, (19) :3954-3964
[2]   两年免耕后深松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J].
秦红灵 ;
高旺盛 ;
马月存 ;
马丽 ;
尹春梅 .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01) :78-85
[3]   作物产量“三合结构”定量表达及高产分析 [J].
张宾 ;
赵明 ;
董志强 ;
陈传永 ;
孙锐 .
作物学报, 2007, (10) :1674-1681
[4]   中国北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深松效应与经济效益研究 [J].
何进 ;
李洪文 ;
高焕文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10) :62-67
[5]   保护性耕作表土作业的田间试验研究 [J].
杜兵 ;
李问盈 ;
邓健 ;
廖植樨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4) :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