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50
作者
刘惠敏
机构
[1]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城市综合承载力; 时序全局因子分析; 空间分异; 聚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城市群是复杂人工系统,承载力反映城市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支撑能力和人类活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能力。从资源的供给与需求角度,选取12项代表性指标,采用时序全局因子分析的方法,对2000年、2008年长三角城市群16个城市的土地、水、交通和环境等单要素承载力进行评价;通过提取3个全局公因子,对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总体趋向改善,除上海外的15城市综合承载力均有所提高;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承载力是制约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具有典型的分级特征。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将长三角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指数划分为3个层次,依次表示城市综合承载力由低至高的3个空间梯度。采用变异系数对2000年和2008年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指数的空间分异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差异显著并扩大,城市群表现为依赖人口、资源向核心城市聚集的规模型发展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14 / 12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十二五”期间需要注重巨型城市群发展问题 [J].
顾朝林 .
城市规划, 2011, 35 (01) :16-18
[2]   中国区域发展潜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关系分析 [J].
张燕 ;
徐建华 ;
曾刚 ;
胡青 .
资源科学, 2009, 31 (08) :1328-1334
[3]   中原城市群城市承载力评价研究 [J].
吕斌 ;
孙莉 ;
谭文垦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5) :53-58
[4]   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展望 [J].
刘晓丽 ;
方创琳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5) :35-42
[5]   水环境承载能力及评价方法研究 [J].
贺瑞敏 ;
张建云 ;
陆桂华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217-220
[6]   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初步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J].
蓝丁丁 ;
韦素琼 ;
陈志强 .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252-256
[7]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环境承载力评价 [J].
高桂凤 ;
武红丽 ;
张生瑞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7, (01) :90-92+96
[8]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研究 [J].
顾朝林 ;
张敏 ;
张成 ;
张晓明 ;
陈璐 ;
汪淳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06) :771-775
[9]   我国沿海城市的生态危机与调控机制——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 [J].
吴次芳 ;
鲍海君 ;
徐保根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03) :32-37
[10]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标准及其评价模型研究 [J].
刘耀彬 ;
李仁东 ;
张守忠 .
中国软科学, 2005, (05) :14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