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西樵山文化

被引:34
作者
杨式挺
机构
[1] 广东省博物馆
关键词
西樵山文化; 遗址; 石器; 印纹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广东的新石器文化遗存,自本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始,在香港、海丰、粤东一些地方有过若干发现,并提出过"海丰沙坑文化(SON)"、"海丰三角尾文化(SAK)"、"海丰菝仔园文化(PAT)"三期文化名称,以及香港"舶寮岛文化"等。解放以来,广东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或遗物地点,约有四、五百处,经试掘和发掘的约四、五十处。清理墓葬二百多座,获得各种文化遗物数以万计,为探索广东原始社会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在各地发现的文化遗存中,已经提出了两个文化名称,即西樵山文化和
引用
收藏
页码:9 / 32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深圳市考古重要发现 [J].
莫稚 .
文物, 1982, (07) :17-23+98
[2]   广东佛山河宕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人骨 [J].
韩康信 ;
潘其风 .
人类学学报, 1982, (01) :42-52+107
[3]   试从考古发现探索百越文化源流的若干问题 [J].
杨式挺 .
学术研究, 1982, (01) :105-112
[4]   试论山背文化 [J].
彭适凡 .
考古, 1982, (01) :40-47
[5]   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 [J].
苏秉琦 ;
殷玮璋 .
文物, 1981, (05) :10-17
[6]   我国拔牙风俗的源流及其意义 [J].
韩康信 ;
潘其风 .
考古, 1981, (01) :64-76
[7]   试论珠江三角洲地区象、鳄、孔雀灭绝时期 [J].
曾昭璇 .
华南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0, (01) :173-185
[9]   三十年来的中国考古学 [J].
夏鼐 .
考古, 1979, (05) :385-392
[10]   广东增城金兰寺遗址新石器时代人类头骨 [J].
吴新智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8, (03) :201-20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