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对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不同解读及其应对

被引:12
作者
孙凯 [1 ,2 ]
王晨光 [1 ]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2]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北极治理; 公共外交; 第二轨道外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30207 ;
摘要
近年来,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参与引发了国外研究者的关注。国外关注的核心问题包括中国为什么参与北极事务、中国的参与对北极国家和北极地区治理会带来什么影响、如何应对(或适应)中国在北极日益增长的存在。对于上述问题,国外研究者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两派:务实派和恐慌派。务实派一般认为中国对北极事务的参与符合中国与北极国家的利益,是一种"双赢";恐慌派则认为中国在北极事务中的参与将会对北极国家的北极治理带来威胁,应该坚决予以抵制。中国需要发布正式的北极问题立场文件,加强北极事务的公共外交和第二轨道外交,为中国参与北极事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31 / 39+155 +15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国家利益视角下的中国北极身份 [J].
王新和 .
太平洋学报, 2013, 21 (05) :81-89
[2]   试论北极事务中地缘政治理论与治理理论的双重影响 [J].
叶江 .
国际观察, 2013, (02) :32-38
[3]   北极问题与中国的政策 [J].
唐国强 .
国际问题研究, 2013, (01) :15-25
[4]   “近北极机制”的提出与中国参与北极 [J].
柳思思 .
社会科学, 2012, (10) :26-34
[5]   中国在北极的国际海洋法律下的权利分析 [J].
韩立新 ;
王大鹏 .
中国海商法研究, 2012, 23 (03) :96-102
[6]   北极环境变化对全球安全和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J].
夏立平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1, (01) :122-133+158
[7]   大国战略指北极 [J].
郭培清 .
瞭望, 2009, (27) :64-64
[8]   中国参与北极航线国际机制的障碍及对策 [J].
李振福 .
中国航海, 2009, 32 (02) :98-1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