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格达陆内碰撞造山带挤压-拉张构造转折期的侵入活动

被引:103
作者
顾连兴
胡受奚
于春水
赵明
吴昌志
李宏宇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2] 南京大学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南京
关键词
花岗岩; 辉绿岩; 侵入岩; 大陆裂谷; 造山带; 博格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 [岩浆岩(火成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博格达造山带位于准噶尔与吐鲁番 -哈密前寒武纪地块之间 ,是一个早 -中石炭世的陆内裂谷带 ,该裂谷带于中 -晚石炭世闭合。岩相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研究表明 ,该造山带侵入岩以辉绿岩岩床、岩株和岩墙为主 ,仅有少数中 -酸性岩岩株。这些侵入岩的橄榄拉斑玄武质原始岩浆可能来自轻度亏损的地幔源区 ,并在地壳深部形成过分层岩浆房。辉绿岩和中 -酸性岩分别是分层岩浆房的上部和下部层位岩浆先后上侵和演化产物。野外地质关系及上大河沿中 -酸性侵入体的 2 98.4± 0 .76 Ma Rb- Sr等时线年龄 ,不但表明博格达地区晚于海西期的侵入活动并不重要 ,还表明该造山带侵入岩的定位紧随博格达裂谷的陆内碰撞 ,并代表了地球动力学环境由挤压变为拉张这个重大转折时期。
引用
收藏
页码:187 / 19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东天山博格达造山带石炭纪火山岩及其形成地质环境 [J].
顾连兴 ;
胡受奚 ;
于春水 ;
李宏宇 ;
肖新建 ;
严正富 .
岩石学报, 2000, (03) :305-316
[2]   论全球性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与造山带 [J].
崔盛芹 .
地学前缘, 1999, (04) :283-293
[3]   燕山式板内造山带基本特征与动力学探讨 [J].
宋鸿林 .
地学前缘, 1999, (04) :309-316
[4]   我国花岗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J].
王德滋 ;
周金城 .
岩石学报, 1999, (02) :2-10
[5]   碰撞后的造山过程及造山带巨量花岗岩的成因 [J].
杨坤光 ;
杨巍然 .
地质科技情报, 1997, (04) :17-23
[6]   准噶尔造山带碰撞体制的成矿作用及金等矿床分布规律 [J].
陈衍景 .
地质学报, 1996, (03) :253-261
[7]   新疆阿拉套山花岗岩类高εNd值的成因探讨 [J].
周泰禧,陈江峰,李学明 .
地质科学, 1996, (01)
[8]   博格达晚古生代岛弧的沉积岩石学证据 [J].
方国庆 .
沉积学报, 1993, (03) :31-36
[9]   博格达山晚古生代坳拉谷(Aulacogen)的初步研究 [J].
方国庆 .
新疆地质, 1990, (02) :133-141
[10]   中天山东段花岗岩类铷-锶年代学及构造演化 [J].
顾连兴 ;
杨浩 ;
陶仙聪 ;
严正富 ;
李惠民 ;
王金东 ;
刘彦东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90, (01) :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