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球性中-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与造山带

被引:51
作者
崔盛芹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全球性; 造山作用; 造山带类型; 陆内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对不同类型造山作用与造山带的深入剖析,在现代地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迄今对造山带类型划分以及陆内( 板内) 造山带是否存在及其形成机制问题,尚有不同认识。文章在阐明造山带分类准则的基础上,将全球性中- 新生代造山带划分为陆缘型、陆间型与陆内型三大类。对陆内造山带则划分出发育在前寒武纪古克拉通基础上、发育在前中生代陆缘、陆间造山带基础上两种类型。文内还对全球性中- 新生代陆内造山作用与造山带的展布特点、形成机制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进行概括论述
引用
收藏
页码:283 / 29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地壳变形.[M].[法]马托埃(M·Mattauer) 著;孙坦;张道安 译.地质出版社.1984,
[2]   中国地质构造述要 [J].
王鸿祯 ;
莫宣学 .
中国地质, 1996, (08) :4-9
[3]   全球构造格局及其动力学机制研究 [J].
孙殿卿,陈庆宣,崔盛芹,吴淦国 .
地学前缘, 1995, (02) :137-139
[4]   现今全球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解释 [J].
马宗晋 ;
高祥林 ;
任金卫 .
第四纪研究, 1992, (04) :293-305
[5]   东亚滨太平洋地区喜马拉雅期构造演化 [J].
崔盛芹 ;
李锦蓉 .
地质学报, 1990, (01) :1-12
[6]   中国东部前寒武紀大地构造发展的样式 [J].
馬杏垣 ;
游振东 ;
譚应佳 ;
蔡学林 .
地质学报, 1963, (01) :27-5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