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东亚滨太平洋地区喜马拉雅期构造演化
被引:16
作者
:
崔盛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崔盛芹
李锦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李锦蓉
机构
:
[1]
中国地质科学院
来源
:
地质学报
|
1990年
/ 01期
关键词
:
喜马拉雅期;
边缘海盆;
盆地;
地质构造;
构造演化;
西北太平洋;
上第三纪;
晚第三纪;
陆缘带;
汾渭裂谷系;
老第三纪;
岛弧带;
造山幕;
构造幕;
东亚;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本文对东亚滨太平洋地区晚古生代、印支期与燕山期古构造背景进行了概括,在此基础上,进而将本区喜马拉雅期的地壳运动,划分出早、晚两个构造期与两个主要构造幕;对本区自洋至陆划分出5条喜马拉雅期巨型构造-建造带,即西北太平洋海沟-岛弧带、西北太平洋边缘海盆带、东海-南海北部陆架断陷带、东亚陆缘裂谷带及陆内裂谷带;还对早、晚喜马拉雅期构造演化进行阐述。最后对本区喜马拉雅期区域应力场状态及演变特点进行探讨,认为其形成机制与大陆-大洋、表部-深部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关于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的研究
孙殿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力学研究所
孙殿卿
吴锡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力学研究所
吴锡浩
[J].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7,
(01)
: 121
-
135
[2]
汾渭地堑与贝加尔裂谷系的比较构造分析
崔盛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力学研究所
崔盛芹
李锦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力学研究所
李锦蓉
[J].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7,
(01)
: 21
-
31
[3]
中国东部及邻区中、新生代盆地发育及大陆边缘区的构造发展
王鸿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
王鸿祯
杨森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
杨森楠
李思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
李思田
[J].
地质学报,
1983,
(03)
: 213
-
223
[4]
试论中国滨太平洋带的印支运动
崔盛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崔盛芹
李锦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李锦蓉
[J].
地质学报,
1983,
(01)
: 51
-
62
[5]
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M].张义佑 著.科学出版社.1986,
[6]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黄汲清指导;任纪舜等执笔;.科学出版社.1980,
←
1
→
共 6 条
[1]
关于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的研究
孙殿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力学研究所
孙殿卿
吴锡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力学研究所
吴锡浩
[J].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7,
(01)
: 121
-
135
[2]
汾渭地堑与贝加尔裂谷系的比较构造分析
崔盛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力学研究所
崔盛芹
李锦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力学研究所
李锦蓉
[J].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7,
(01)
: 21
-
31
[3]
中国东部及邻区中、新生代盆地发育及大陆边缘区的构造发展
王鸿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
王鸿祯
杨森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
杨森楠
李思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武汉地质学院
李思田
[J].
地质学报,
1983,
(03)
: 213
-
223
[4]
试论中国滨太平洋带的印支运动
崔盛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崔盛芹
李锦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
李锦蓉
[J].
地质学报,
1983,
(01)
: 51
-
62
[5]
中国及邻区海陆大地构造.[M].张义佑 著.科学出版社.1986,
[6]
中国大地构造及其演化.[M].黄汲清指导;任纪舜等执笔;.科学出版社.198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