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影响的大田实验研究

被引:22
作者
房世波 [1 ]
谭凯炎 [1 ]
任三学 [1 ]
张新时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与农业气象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夜间增温; 冬小麦; 产量; 适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针对全球气候变暖主要表现为夜间最低气温升高的特点,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利用红外辐射器模拟研究了冬小麦黄淮主产区大田条件下的夜间增温对冬小麦生长、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偏冷年型还是偏暖年型,试验区夜间增温2~2.5℃并未导致冬小麦的产量下降,而偏冷年较偏暖年的增温可更显著地提高冬小麦产量.偏冷年的增温将促进小麦的分蘖,有效穗数显著增加,籽粒产量较对照大幅度增加(31%);偏暖年的增温也显著了促进冬小麦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增加,尽管使得千粒重显著降低,但并未导致产量下降.除越冬期外,试验区夜间增温2~2.5℃使冬小麦除了越冬开始期以外的各发育期有不同程度的提前,越冬期大幅度缩短,冬前生育期延长,冬后各生育阶段有不同程度前移.本试验仅分析了相对冷和相对暖的2种年型下,夜间增温对试验区冬小麦的影响.不能简单地将该结果外推到全球变暖对我国及其他冬麦区的影响,而且由于未来作物品种、耕作方式和气候情景等都会发生变化,多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增大未来气候对冬小麦影响的不确定性.建议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采取推迟播种等适宜措施适应夜间气温升高,以确保冬小麦稳产高产.
引用
收藏
页码:1069 / 107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三江源地区生长季气候变化趋势及草地植被响应 [J].
钱拴 ;
伏洋 ;
PAN F F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 40 (10) :1439-1445
[2]   大气[CO2]和温度升高对农作物生理及生产的影响 [J].
房世波 ;
沈斌 ;
谭凯炎 ;
高西宁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18 (05) :1116-1124
[3]   夜间增温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J].
房世波 ;
谭凯炎 ;
任三学 .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43 (15) :3251-3258
[4]   冬小麦冬前旺长及资源损耗现象分析 [J].
郭海英 ;
万信 ;
杨兴国 ;
黄斌 .
土壤通报, 2008, (06) :1252-1255
[5]   气候变暖对中国西北地区农作物种植的影响(英文) [J].
邓振镛 ;
张强 ;
蒲金涌 ;
刘德祥 ;
郭慧 ;
王全福 ;
赵鸿 ;
王鹤龄 .
生态学报, 2008, (08) :3760-3768
[6]   气候变化对中国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分析 [J].
朱文泉 ;
潘耀忠 ;
阳小琼 ;
宋国宝 .
科学通报, 2007, (21) :2535-2541
[7]   气候变暖对中国不同地区农业的影响 [J].
刘颖杰 ;
林而达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4) :229-233
[8]   近40年中国平均气候与极值气候变化的概述 [J].
钱维宏 ;
符娇兰 ;
张玮玮 ;
林祥 .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07) :673-684
[9]   气候变化对甘肃定西、安徽合肥小麦生产影响研究 [J].
田展 ;
徐新良 ;
史军 .
地理科学进展, 2006, (04) :88-95
[10]   陇东黄土高原农业物候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J].
郭海英 ;
赵建萍 ;
索安宁 ;
杨兴国 ;
黄斌 ;
葛剑平 .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4) :608-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