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峰丛洼地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空间变异特征

被引:17
作者
吴海勇 [1 ,2 ,3 ]
曾馥平 [2 ]
宋同清 [2 ]
彭晚霞 [2 ,4 ]
黎星辉 [1 ,2 ]
欧阳资文 [2 ,4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茶学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3] 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4] 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
关键词
喀斯特; 峰丛洼地; 空间变异; 有机碳; 全氮; 碳氮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 [土壤肥力(土壤肥沃性)];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本试验在喀斯特典型峰丛洼地选择3个生态功能区,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及碳氮比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随着生态系统由人工林(Ⅰ)→次生林(Ⅱ)→原生林(Ⅲ)顺向演替,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碳氮比平均值均呈现增加趋势,变异系数均在10.40%~80.94%之间,存在中等强度的变异性。人工林和原生林的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及人工林的碳氮比的块金值/基台值均<25%,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原生林碳氮比和次生林的3个土壤性质指标的块金值/基台值在32.6%~41.7%之间,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人工林各指标的变程明显大于次生林和原始林。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3个区域内有机碳和全氮的空间分布均具有显著的相似性,碳氮比变化则较不规则;人工林和原生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片状平缓变化分布,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碳氮比呈支离破碎的斑块状分布。高度异质性的小生境决定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和碳氮比的空间结构和格局,而受重度人类活动干扰的人工林和未受干扰的原生林空间异质性较次生林降低。
引用
收藏
页码:1029 / 103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Spatial variability of agricultural soil parameters in southern Spain [J].
López-Granados, F ;
Jurado-Expósito, M ;
Atenciano, S ;
García-Ferrer, A ;
de la Orden, MS ;
García-Torres, L .
PLANT AND SOIL, 2002, 246 (01) :97-105
[2]   Land use effects on soil organic matter properties of chromic luvisols in semi-arid northern Tanzania: carbon, nitrogen, lignin and carbohydrates [J].
Solomon, D ;
Lehmann, J ;
Zech, W .
AGRICULTURE ECOSYSTEMS & ENVIRONMENT, 2000, 78 (03) :203-213
[3]  
岩溶峰丛洼地生态重建.[M].蒋忠诚等; 著.地质出版社.2007,
[4]  
地统计学及在生态学中的应用.[M].王政权编著;.科学出版社.1999,
[5]   桂西北喀斯特人为干扰区植被的演替规律与更新策略 [J].
宋同清 ;
彭晚霞 ;
曾馥平 ;
王克林 ;
欧阳资文 .
山地学报, 2008, (05) :597-604
[6]   长江三角洲典型区农田土壤碳氮比值的演变趋势及其环境意义 [J].
齐雁冰 ;
黄标 ;
顾志权 ;
赵永存 ;
孙维侠 ;
王志刚 ;
杨玉峰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8, (01) :50-56
[7]   桂西北喀斯特人为干扰区植被自然恢复22年后群落特征 [J].
曾馥平 ;
彭晚霞 ;
宋同清 ;
王克林 ;
吴海勇 ;
宋希娟 ;
曾昭霞 .
生态学报, 2007, (12) :5110-5119
[8]   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和氮素分布特征 [J].
袁海伟 ;
苏以荣 ;
郑华 ;
黄道友 ;
吴金水 .
生态学杂志, 2007, (10) :1579-1584
[9]   靖边县北部风沙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 [J].
努尔模达·达拉拜 ;
吴发启 ;
雷金银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7, (04) :113-116+125
[10]   基于GIS的地统计学方法在土壤科学中的应用 [J].
王炜明 .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05) :40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