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地区的空间梯度分析

被引:3
作者
何忠祥
欧向军
叶磊
机构
[1] 江苏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空间梯度; 城市中心性; 经济联系强度; 分形理论; 苏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13 [];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从经济联系强度的角度出发,运用城市中心性、经济联系总强度与隶属度模型,探讨苏北地区的空间范围.根据熵值法确定徐州为苏北的中心城市,以徐州为中心划分出核心圈层与外围圈层;根据经济联系强度、隶属度等对苏北地区28个县市进行了空间重构,初步将苏北地区划分为3大区域,并结合相关分形理论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徐州城区、丰县、沛县、睢宁、新沂、邳州、宿迁城区、连云港城区、沭阳、东海、泗阳、泗洪、赣榆、灌云14县市构成了以徐州城区为中心的徐宿连区;淮安城区、灌南、涟水、盱眙、洪泽、金湖、响水7县市构成了以淮安城区为中心的淮安区;盐城城区、射阳、建湖、阜宁、东台、滨海、大丰7县市构成了以盐城城区为中心的盐城区.
引用
收藏
页码:72 / 7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基于经济联系强度的徐州都市圈空间重组分形研究 [J].
欧向军 ;
顾晓波 ;
李陈 ;
徐珣 ;
刘国平 .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6 (02) :27-31
[2]   基于引力模型的江苏区域经济联系强度与方向 [J].
孟德友 ;
陆玉麒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5) :697-704
[3]   基于熵值法的淮海经济区城市中心性评价 [J].
薛丽芳 ;
欧向军 ;
谭海樵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9, 25 (03) :63-66
[4]   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 [J].
顾朝林 ;
庞海峰 .
地理研究, 2008, (01) :1-12
[5]   基于经济联系强度的乌鲁木齐都市圈空间结构研究 [J].
乔旭宁 ;
杨德刚 ;
毛汉英 ;
张小雷 ;
吴得文 ;
张豫芳 .
地理科学进展, 2007, (06) :86-95
[6]   区域经济联系强度的分形特征分析及其在我国西部地区的应用 [J].
张雪花 ;
郭怀成 ;
张宏伟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245-250
[7]   河南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方向与强度——兼论中原城市群的形成与对外联系 [J].
苗长虹 ;
王海江 .
地理研究, 2006, (02) :222-232
[8]   改进的熵值法在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中的应用 [J].
乔家君 .
资源科学, 2004, (01) :113-119
[9]   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区 [J].
周一星 ;
张莉 .
地理学报, 2003, (02) :271-284
[10]   基于引力模型的城市空间互相关和功率谱分析——引力模型的理论证明、函数推广及应用实例 [J].
陈彦光 ;
刘继生 .
地理研究, 2002, (06) :742-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