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东缘片麻状变质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对扬子板块北东缘新元古构造-岩浆作用的启示

被引:7
作者
胡建
邱检生
徐夕生
王孝磊
李真
机构
[1] 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片麻状变质花岗岩; 锆石U-Pb年代学; 地球化学; 构造-岩浆作用; 大别山东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070901 ;
摘要
在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东缘,广泛出露原岩为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产物的片麻状变质花岗岩.对区内5个典型岩体(黄镇、大坝、石马、双河和三祖寺)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旨在确定这些岩石的原岩属性,并探讨它们对扬子板块北东缘新元古构造-岩浆作用的启示.这些岩石的组成矿物主要为石英、钠长石(更长石)、钾长石和少量角闪石、黑云母等,部分岩体还发育霓石或霓辉石等碱性铁镁矿物,由于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岩石中还常见多硅白云母、绿帘石及少量蓝晶石、石榴石等变质成因矿物.锆石LA-ICP-MSU-Pb定年结果表明,区内片麻状变质花岗岩的原岩形成于新元古中期(770~780Ma),于早中生代时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并在215Ma左右遭受高压榴辉岩相重结晶的改造.地球化学上,它们均具有高硅(SiO2%=70.23%~77.23%)、准铝-弱过铝(ASI=0.90~1.05)的特征,但不同岩体的地球化学组成仍存在差别,与三祖寺岩体相比,黄镇、大坝、石马和双河地区的片麻状变质花岗岩全碱含量(ALK=7.76%~9.45%)、铁镁比值[FeO*/(FeO*+MgO)=0.82~0.96]、高场强元素和Ga的含量均偏高,104×Ga/Al平均值高达3.07,结合岩石中常含霓辉石,以及锆石饱和温度较高(=816~918℃)等特点,表明它们的原岩应为过碱性A型花岗岩.三祖寺片麻状变质花岗岩的铁镁矿物主要为黑云母和由角闪石变质形成的绿帘石,化学成分上富钙贫钾,K2O/Na2O=0.42~0.54,其原岩应归属钙碱性花岗岩类(I型).这些片麻状变质花岗岩同时具有"弧"和"裂谷"双重岩浆活动的地球化学印记,其原岩为先前俯冲形成的弧来源地壳物质于伸展引张环境再造的产物,指示扬子北东缘在新元古中期应处于被动裂谷的初始阶段,而不应为地幔柱上涌引发的主动裂谷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138 / 155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A perspective view on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and continental collision in the Dabie-Sulu orogenic belt[J]. ZHENG YongFei CAS Key Laboratory of Crust-Mantle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s,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Hefei 230026, China.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8(20)
[2]   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在扬子北东缘的最初响应:东海片麻状碱性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及Nd同位素制约 [J].
胡建 ;
邱检生 ;
王汝成 ;
蒋少涌 ;
于津海 ;
倪培 .
岩石学报, 2007, (06) :1321-1333
[3]   赣东南富城杂岩体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 [J].
于津海 ;
王丽娟 ;
王孝磊 ;
邱检生 ;
赵蕾 .
岩石学报, 2007, (06) :1441-1456
[4]   花岗岩成因研究的若干问题 [J].
吴福元 ;
李献华 ;
杨进辉 ;
郑永飞 .
岩石学报, 2007, (06) :1217-1238
[5]   大别山超高压榴辉岩和花岗片麻岩中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 [J].
郑永飞 ;
陈仁旭 ;
张少兵 ;
唐俊 ;
赵子福 ;
吴元保 .
岩石学报, 2007, (02) :317-330
[6]   大别地体超高压变质岩石锆石Lu-Hf同位素研究 [J].
陈道公 ;
倪涛 ;
谢烈文 .
岩石学报, 2007, (02) :331-342
[7]   江苏东海片麻状碱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指示意义 [J].
胡建 ;
邱检生 ;
王汝成 ;
蒋少涌 ;
倪培 ;
于津海 .
地质学报, 2006, (12) :1881-1895
[8]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0~2000m榴辉岩的退变质过程 [J].
梁凤华 ;
苏尚国 ;
游振东 ;
张泽明 .
中国地质, 2005, (02) :218-229
[9]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734~933m)榴辉岩和片麻岩元素及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J].
赵子福 ;
郑永飞 ;
陈斌 ;
吴元保 .
岩石学报, 2005, (02) :325-338
[10]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及周边地区花岗质片麻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和超高压变质作用标志的识别 [J].
刘福来 ;
许志琴 ;
杨经绥 ;
张泽明 ;
薛怀民 ;
李天福 .
岩石学报, 2004, (01) :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