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地区现代地壳运动速度场和活动块体模型研究

被引:87
作者
吕江宁
沈正康
王敏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系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3]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川滇地区; 地壳形变; GPS; 活动块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通过分析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GPS数据得到川滇地区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 ,由此划分活动块体并分析其运动特征。结果表明 :相对欧亚板块 ,滇中、雅江和中甸次级块体的顺时针转动速率分别为 0 37°± 0 16°/Ma ,0 84°± 0 39°/Ma和 0 90°± 0 39°/Ma ,造成块体间跨木里弧形断裂带约 3mm/a的SN向挤压、丽江 -大理断裂带约 4mm/a的EW向拉张和理塘断裂带约 6mm/a的近EW向拉张。鲜水河断裂带左旋走滑速率 8~ 10mm/a ,安宁河 -则木河 -小江断裂带左旋走滑 5~6mm/a。龙门山断裂带没有明显的地壳消减 ,而断裂带西北约 15 0km处有一形变速度阶跃带 ,右旋走滑速率 4~ 5mm/a。阶跃带两侧的岷山块体和阿坝地区逆时针转动速率分别为 0 13°± 0 0 8°/Ma和0 5 3°± 0 19°/Ma。鲜水河 -小江断裂带以南、以西地区 ,青藏高原物质的E向挤出和重力滑塌造成川滇块体东移 ,在东部相对稳定的华南地块的阻挡下 ,川滇块体沿鲜水河 -小江断裂带由东转向南运动 ,从而引起川滇块体内部各次级块体的顺时针转动。
引用
收藏
页码:543 / 55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现今中国大陆地壳运动与活动块体模型[J]. 王敏,沈正康,牛之俊,张祖胜,孙汉荣,甘卫军,王琪,任群.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2]  
川滇地区活动块体最新构造变动样式及其动力来源[J]. 徐锡伟,闻学泽,郑荣章,马文涛,宋方敏,于贵华.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3]   GPS监测的中国及其周边现时地壳形变 [J].
王小亚 ;
朱文耀 ;
符养 ;
游新兆 ;
王琪 ;
程宗颐 ;
任金卫 .
地球物理学报, 2002, (02) :198-209
[4]   震源分布和强度指标控制因素的模型研究──红河断裂地震环境因素的实例分析 [J].
张超 ;
谢富仁 ;
张世民 .
地震学报, 2001, (02) :125-135
[5]   鲜水河—小江断裂带7级以上强震构造区的划分及其构造地貌特征 [J].
张世民 ;
谢富仁 .
地震学报, 2001, (01) :36-44+111
[6]   川滇南部地区活动地块划分与现今运动特征初析 [J].
向宏发 ;
虢顺民 ;
徐锡伟 ;
张晚霞 ;
董兴权 .
地震地质, 2000, (03) :253-264
[7]   云南三次强震前后环境剪应力场动态变化 [J].
王绍晋 ;
龙晓帆 .
地震学报, 1999, (02) :38-46
[8]   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现代构造活动特征的探讨 [J].
阚荣举 ;
张四昌 ;
晏凤桐 ;
俞林胜 .
地球物理学报, 1977, (02) :96-109
[9]  
滇西北地区活动断裂[M]. 地震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1990
[10]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M]. 中国地图出版社 , 国家地震局《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编委会编制,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