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财政”探源——基于中国式金融资源配置模式的分析

被引:2
作者
王艺明
蔡昌达
机构
[1] 厦门大学财政系
关键词
第三财政; 金融资源配置; 国有企业; 金融改革;
D O I
10.13891/j.cnki.mer.2014.08.014
中图分类号
F832 [中国金融、银行];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4 ;
摘要
该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中国式金融资源配置模式视角进一步探究了推动第三财政产生的制度因素。笔者认为,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拨改贷"举措为后来金融资源在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不均衡分配埋下了伏笔。政府背景使得国有企业在获取金融资源方面具有非市场性的竞争优势,大规模盈利成为现实,进而催生第三财政、形成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并立的"双元财政"格局。因此,控制第三财政膨胀要着力于推进金融服务市场化,消除金融分割。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再论第三财政——“双元财政”视角的分析 [J].
张馨 .
财政研究, 2013, (07) :31-36
[2]   城市化经济运行中的金融经济力研究 [J].
齐昕 .
现代经济探讨, 2013, (02) :31-36
[3]   完善金融制度 维护金融安全 [J].
邱兆祥 ;
安世友 .
理论探索 , 2012, (05) :62-65
[4]   论第三财政 [J].
张馨 .
财政研究, 2012, (08) :2-6
[5]   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金融脆弱性问题的研究 [J].
文凤华 ;
张阿兰 ;
戴志锋 ;
杨晓光 .
经济问题, 2012, (04) :90-94
[6]   货币政策的成本传导机制与价格之谜——基于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的研究 [J].
王艺明 ;
蔡昌达 .
经济学动态, 2012, (03) :14-25
[7]   宏观金融风险与政府财政责任 [J].
刘尚希 .
管理世界, 2006, (06) :10-17+45+172
[8]   我国金融风险形成的财政政策环境和制度因素 [J].
汤小青 .
金融研究, 2002, (11) :1-10
[9]   制约我国积极财政政策效应的金融瓶颈 [J].
张卿 ;
王红英 .
南方经济, 2002, (07) :55-57
[10]   利率参照与储蓄的动员、分配——一个两经济部门、二元金融市场的分析框架 [J].
李恩平 .
金融研究, 2002, (03) :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