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表示理论中的沉默与拟制

被引:26
作者
杨代雄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
关键词
沉默; 默示; 拟制表示; 意思表示; 意思瑕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法律规定在特定情形中沉默发生与意思表示等同的效果,此项沉默可能构成拟制表示,但更为常见的是构成可推断(默示)意思表示。前者不适用意思表示相关规则,后者适用。除了法定和约定沉默构成意思表示之外,基于诚信原则、信赖原则和交易习惯,在若干例外情形中也可以使沉默构成可推断意思表示,当然,应当谨慎认定。关于作为沉默之基础的事实的错误可以导致沉默意思表示可撤销,关于沉默之意义的推断性错误未必导致沉默意思表示可撤销。
引用
收藏
页码:155 / 171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 [1] 要约通知与单纯沉默
    扬冯海因
    莉迪亚贝伊
    王蒙
    [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6, 19 (02) : 156 - 164
  • [2] 容忍代理抑或默示授权——《民法通则》第66条第1款第3句解析
    杨代雄
    [J]. 政治与法律, 2012, (04) : 120 - 129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释义[M]. 法律出版社 ,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 2007
  • [4] 德国民法通论[M]. 法律出版社 , (德) 拉伦茨, 2003
  • [5]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对"俞某与马某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作出的"[2014]松民三[民]初字第2250号"民事判决 .2 .
  • [6] 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法院对"张甲与张乙、赵甲、赵乙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作出的"[2014]大东民二初字第74号"民事判决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