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蜀黍丝核菌的鉴定特征

被引:11
作者
李华荣
兰景华
机构
[1] 西南农业大学植物生态病理研究所!重庆
关键词
玉蜀黍丝核菌; 鉴定; 特征; 玉米; 纹枯病;
D O I
10.13346/j.mycosystema.1997.02.012
中图分类号
S432.42 [];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摘要
在研究四川省玉米纹枯病菌系时,获得23个RhizoctoniazeaeVoorhees菌株。该菌菌丝形态与R.solaniKuhn相似;菌丝细胞含3个以上椭圆形细胞核;隔膜具桶孔,桶孔周围的隔膜肿体(septalswelling)与隔膜板垂直,两端不再膨大外延;菌丝生长较快,在PDA平板26℃下培养,每24小时菌落直径增长33.2~39.1mm;菌丝与苯酚相互作用后,着色较深,呈深褐色。菌核初期为白色或奶油色,成熟后为红褐色;常散生于基质内,少数着生在基质表面和培养皿的内壁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0.25~1.0mm;结构致密,无菌环和菌髓分化,表面较光滑。223个R.zeae菌株均与Oniki等建立的WaiteacircinataWAG-Z标准菌株发生融合,但与R.solani的融合群标准菌株均无融合反应。R.zeae对玉米的致病性较强,稍弱于玉米纹枯病主菌系R.solaniAG-1-IA,其病斑多半不连续,颜色较深,也可0侵染果穗引致穗腐并在苞叶上产生大量红褐至黑褐色的小菌核。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3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华北区玉米、高粱、谷子纹枯病病原学的初步研究 [J].
高卫东 .
植物病理学报, 1987, (04) :57-61
[2]   关于RHIZOCTONIA SOLANI菌丝融合分类和有性世代的研究 [J].
陈延熙 ;
张敦华 ;
段霞渝 ;
鲁素芸 .
植物病理学报, 1985, (03) :139-143
[3]  
中国真菌总汇[M]. 科学出版社 , 戴芳澜 著, 1979
[4]  
真菌鉴定手册[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魏景超 著, 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