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中南部古元古代高温型双变质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8
作者
刘守偈
李江海
机构
[1] 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超高温变质作用; 高压麻粒岩; 双变质带;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09.01.005
中图分类号
P588.34 [区域变质作用及岩石];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内蒙古中南部集宁—丰镇—土贵乌拉地区发育了一条超高温变质岩带。通过对土贵乌拉地区超高温变质岩的矿物组合研究,发现其中包含了尖晶石+石英、假蓝宝石+石英、斜方辉石+夕线石+石英的超高温标型矿物组合,并且在超高温变质作用区域内,经历了初始近等压冷却,随后近等温降压的逆时针退变质过程。已有的年代学数据表明,超高温变质作用峰期变质时代为1920Ma左右,降压退变质时代为1850Ma左右。在超高温变质岩带的东南地区,包括怀安—宣化一带,还出露了高压麻粒岩带。高压麻粒岩经历了近等温降压的顺时针退变质过程。年龄数据表明高压麻粒岩峰期变质时代为~1900Ma,退变质时代为1850Ma左右。内蒙古中南部超高温变质岩带和高压麻粒岩带相邻分布、产状相似且变质时代接近,共同构成了类似都城秋穗提出的双变质带;由于其温度偏高,故称为高温型双变质带,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双变质带之一。该高温型双变质带可能反映了内蒙古中南部不同层次地壳物质在早前寒武纪碰撞作用中经历了P-T演化截然不同的变质作用,两条变质带在经历了各自的峰期变质作用后,作为一个共同的地体抬升。对内蒙古中南部古元古代高温型双变质带开展进一步研究,为认识华北克拉通早期构造背景、地壳热演化,特别是板块构造、不同地壳层次的构造作用提供了难得的科学机遇。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内蒙古大青山假蓝宝石麻粒岩——1.8Ga的超高温(UHT)变质作用.[A].郭敬辉;陈意;彭澎;刘富;陈亮;张履桥;.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2006,
[2]  
Timing of Paleoproterozoic ultrahigh-temperature metamorphism in the North China Craton: Evidence from SHRIMP U–Pb zircon geochronology.[J].M. Santosh;S.A. Wilde;J.H. Li.Precambrian Research.2007, 3
[3]   Extreme crustal metamorphism during Columbia supercontinent assembly: Evidence from North China Craton [J].
Santosh, M. ;
Sajeev, K. ;
Li, J. H. .
GONDWANA RESEARCH, 2006, 10 (3-4) :256-266
[4]   Configuration of Columbia, a mesoproterozoic supercontinent [J].
Rogers, JJW ;
Santosh, M .
GONDWANA RESEARCH, 2002, 5 (01) :5-22
[5]   内蒙古土贵乌拉孔兹岩带超高温变质作用:变质反应结构及P-T指示 [J].
刘守偈 ;
李江海 ;
MSantosh .
岩石学报, 2008, 24 (06) :1185-1192
[6]   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构造事件 [J].
翟明国 ;
彭澎 .
岩石学报, 2007, (11) :2665-2682
[7]   超高温变质作用:以华北内蒙古土贵乌拉地区为例 [J].
刘守偈 ;
李江海 .
地学前缘, 2007, (03) :131-137
[8]   中国北部古元古代地壳尺度的伸展拆离和硅铝壳内活动带:北东向线性航磁异常的地质构造解释附视频 [J].
张家声 ;
李燕 ;
黄雄南 .
地质科学, 2007, (02) :267-302
[9]   极端条件下的变质作用——变质地质学研究的前沿 [J].
张立飞 .
地学前缘, 2007, (01) :33-42
[10]   华北中部古元古代末期构造-热事件性质及其构造成因模式 [J].
李江海 ;
刘守偈 ;
侯贵廷 .
中国地质, 2006, 33 (06) :1256-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