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北缘两次俯冲(碰撞)的岩石学和构造学证据

被引:14
作者
杨坤光
马昌前
简平
杨巍然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2] 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宜昌
关键词
大别山; 北淮阳构造带; 花岗岩; 多旋回缝合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别山北缘北淮阳境内的马畈岩体((462.7±1.5) Ma)、笃祜店岩体((293 ± 12) Ma)、苏仙石岩体((146.2± 0.9) Ma)分别形成在加里东、海西和燕山构造阶段.岩石学研究表明3期岩体均为I型花岗岩,马畈岩体和笃祜店岩体具有陆弧花岗岩特点,是破坏性板块边缘产物;苏仙石岩体具有碰撞后隆升花岗岩特点.构造分析显示三者变形特点明显不同:马畈岩体经历了加里东、印支-燕山期变形,变形较为复杂;笃祜店岩体经历了印支-燕山期变形,变形强度大;苏仙石岩体经历了燕山期变形,变形强度小.根据区域地层、区域构造和同位素年代学综合分析,在古生代,扬子板块曾两次向华北板块之下消减、碰撞.早期(约 400 Ma)碰撞形成北淮阳结晶基底并伴有加里东期高压榴辉岩,晚期(230 Ma)碰撞形成大别山造山带并伴有高压-超高压岩石的形成,大别山北缘的北淮阳构造带具有多旋回碰撞缝合带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364 / 37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软碰撞、叠覆造山和多旋回缝合作用 [J].
任纪舜 ;
牛宝贵 ;
刘志刚 .
地学前缘, 1999, (03) :85-93
[2]   大别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研究的最新进展 [J].
从柏林 ;
王清晨 .
科学通报, 1999, (11) :1127-1141
[3]   北淮阳构造带与大别造山带的差异性隆升 [J].
杨坤光 ;
马昌前 ;
许长海 ;
杨巍然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9, (02) :97-103
[4]   大别山北部的变质复理石推覆体 [J].
刘贻灿 ;
徐树桐 ;
江来利 ;
苏文 ;
吴维平 .
中国区域地质, 1998, (02) :45-51
[5]   北淮阳马畈加里东岩体的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J].
杨坤光 ;
马昌前 ;
杨巍然 .
地球科学, 1998, (03) :20-25
[6]   大别山西部熊店加里东期榴辉岩——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证据 [J].
简平 ;
杨巍然 ;
李志昌 ;
周慧芳 .
地质学报, 1997, (02) :133-141
[7]  
Chronology of ultrahigh-pressure metamorphism in the Dabie Mountains and Su-Lu terrane: I. Sm-Nd isotope system[J]. 李曙光,肖益林,葛宁洁,陈移之,Emil Jagoutz.Science in China,Ser.D. 1996(06)
[8]   大别-苏鲁榴辉岩带的岩石学、变质作用过程及成因研究 [J].
张泽明 ;
游振东 ;
韩郁菁 ;
桑隆康 .
地质学报, 1995, (04) :306-325
[9]   大别山北麓主要构造岩相带浅析─—以信阳地区为例 [J].
刘志刚,牛宝贵,富云莲,任纪舜 .
中国区域地质, 1994, (03) :246-253
[10]   信阳群的解体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刘志刚 ;
牛宝贵 ;
任纪舜 .
地质论评, 1992, (04) :293-30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