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淮阳构造带与大别造山带的差异性隆升

被引:48
作者
杨坤光
马昌前
许长海
杨巍然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
关键词
北淮阳构造带与大别造山带; 差异隆升; 同位素定年; 角闪石测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同位素定年、角闪石压力计法 ,裂变径迹法 ,结合微裂隙内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值分析 ,得出北淮阳构造带和大别造山带中加里东期、海西期、燕山期一些岩体的形成年龄和结晶深度 ,从而得出自晚古生代以来北淮阳构造带和大别造山带隆升时间和隆升幅度的差异 :北淮阳构造带经历三个阶段性隆升 (C1~C2 ,T~J2 ,J3 ~K1) ,总隆升幅度约 10km ;大别造山带仅经历二个阶段性隆升 (T~J2 ,J3 ~K1) ,最大隆升幅度大于 15km .前者主体隆升发生在中侏罗世末 (约 150Ma)之前 ,后者主体隆升发生在中侏罗世末 (约 150Ma)之后 .
引用
收藏
页码:97 / 10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北淮阳马畈加里东岩体的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杨坤光
    马昌前
    杨巍然
    [J]. 地球科学, 1998, (03) : 20 - 25
  • [2] 大别造山带冷却年龄的40Ar-39Ar和裂变径迹年龄测定[J]. 陈江峰,谢智,刘顺生,李学明,K.A.Foland.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10)
  • [3] 大别造山带钾氩年龄的解释——差异上升的地块
    陈江峰
    董树文
    邓衍尧
    陈移之
    [J]. 地质论评, 1993, (01) : 17 - 22
  • [4] 大别山腹地燕山期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陈廷愚
    牛宝贵
    刘志刚
    富云莲
    任纪舜
    [J]. 地质学报, 1991, (04) : 329 - 336+389
  • [5] 大别山北麓的石炭系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马文璞
    [J]. 地质学报, 1991, (01) : 17 - 26
  • [6] 中国华北、华南陆块碰撞时代的钐-钕同位素年龄证据
    李曙光
    S. R. Hart
    郑双根
    郭安林
    刘德良
    张国伟
    [J].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89, (03) : 312 - 319
  • [7] 大别山前寒武纪构造演化
    杨森楠
    吴鉴
    杨学忠
    陆中旦
    [J]. 地球科学, 1983, (03) : 81 - 91